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说说大全 / 正文

浮华过后柿树园

(2021-02-01 06:29:47) 说说大全

  天地慷慨,润泽万物,每个季节都赋予人类最美的食材。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忙赶集,时近深秋又到了柿子上市的季节。丰收的画面醉美莫过于,熟透的柿子挂满枝头,那副红彤彤的,火热热的气氛总让人陶醉。
  整天奔波于市井,疲困于繁杂之人,难得空出一天的时间,恰如唐人李涉所言:终日错错碎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半日清闲,让我狂喜到有种受宠若惊,甚至有点惊慌失措,该如何打发这一天成了我甜蜜的负担,清晨我认真洗过全家的衣服,打扫好卫生,呆坐沙发之上吃一口甘甜的柿子,看着窗外湛蓝的天空和不温不火的秋阳,或许这就是岁月静好,不能辜负了这美好时光,忽然想起前几天朋友推荐的一处游玩之地——柿树园。柿树园前几年开展农家游,美丽乡村建设,新闻报道经常占据市区各大媒体的头条,红的不亚于秋后熟透的柿子。如今多少年过去了似乎热度渐减,柿子园村是否风采依旧,内心泛起小小的激动,何不在这美好时节探访“柿树园”?
  一个人旅行,说走就走,现代化生活给了我充足的便利,驾车开导航,沿新修国道奔驰,接近六十公里的路程不足一个时辰已到达古莒地界,下了国道,随着公路逐渐变窄,汽车在鲁南丘陵的上起起伏伏,蜿蜒穿行,深秋了田野里已经看不到庄稼,天地间一片空旷,只有成片荒草在秋风中摇曳,田间小路似长蛇一样九曲回转着伸向山岭深处,路面逼窄几乎仅容一车通过,真的担心万一对面有车来该如何会车,马上就知道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空旷的田野,目及之处不见一人,安静到不忍惊扰,忙乎了一路的导航小姐似乎也受了这静谧气氛的感染,竟然不再作声。穿过一片灌木林,一个村庄渐渐进入视野,一辆摩托车风驰而来,算是打破了这里的平静,我赶忙停车,摇窗打招呼问路:“师傅,前面是柿树园吗?”“柿子园呀,顺着这条小路绕过小山就是。”山路蜿蜒曲折,一路连续下坡,好在路面很好柏油路平整顺畅,这是村村通的成果。小路尽头一条小河横在眼前,丁字路口正不知道该向何方前进,迟疑之间,一位老者含着一支大烟袋,缓步悠悠而来,喔!多年不见的烟袋,似乎应该是爷爷那代人的物件,竟然在这里相遇。我慌忙打招呼:先生柿树园怎么走?老先生淡然一笑,烟袋锅一指:过去这个崖头还有二里。
  翻过崖头,一块当地常见地名路碑横在路边“柿树园”三字豁然其上。路碑旁边一尊小巧的石像,刻画着一位慈眉善目的婆婆,名曰“石婆”,村边的街道刻着“石婆街”停车沿石婆街漫步,打量这个独特的村落,蓝天白云之下异常安静,村庄大多为砖石瓦屋,北方特有的联排带院平房,街道多为水泥新修路面,平整干净整洁,显然是经过认真规划的,有种整齐划一的感觉。唯一与其他村庄的不同就是家家门里门外柿树高耸,秋风剥落了它丰茂的叶子,只剩下一只只熟透的柿子高高地悬在枝头,红彤彤的如春节的灯笼,冬日的火把,仰头望去,上衬蓝色的天空,犹如一幅幅尚好的国画。枝条或横陈曲弘,或根根挺拔直插天空,给人一种隽永浑厚的雄壮之感,努力张扬着一种蓬勃的力量,柿子的红色,天空的蓝色,树条的灰色天然形成国画最为干净最具强烈对比的碰撞,一切又那么恰到好处,打开手机,轻轻一拍,怎么都是一幅美图。一条大街两侧的绿化全为柿子树,日光照射下红彤彤映暖融融地笼罩着整个村庄。
  穿街走巷,我徜徉在村中,偶尔闻得几声犬吠,几处鸡鸣,似乎时间在这里定格,回到了我曾经的童年。时近中午,村庄在阳光下微酣中,很少能见到人影走动,绕过一个巷口,看见一棵硕大柿子树从一家院落升起,宽阔的树冠盖满整个院子,红彤彤的生机一片,我调整相机想把此景留下,惊动一只褐色小狗狂吠不止,跑跳着奔来,家中随跟出一对中年夫妇,操着鲁南特有的乡音热情着问我“妹子,忙什么的呢?”当听说我从城区来,他们高兴地邀请我去他家平房顶上拍,说那里视野好,忙着找袋子要给我摘柿子带着,我道谢赶忙离开。
  继续驱车在布满柿树的村中小道上穿行,有村民告诉我,今天来的不是时候,前几天,刚来了大车收走了不少柿子,山上果园的柿子树最多,让我去那里看看。走出村庄,一条小河环绕着村庄,河水很浅,裸露出一块块的沙地,感觉像一条条撕开的布条,漫铺在河床之上,多彩的草木遮盖着两岸,一群山羊咩咩叫着挡住了我的道路,放羊的大爷呼喊追打着沿河而去。河的名字很雅致“月牙河”河边一片宽阔的广场,广场中间一块高台,上书“乡村大戏台”看出戏台已经长时间不用了,长满荒草。过桥沿村民指的小路迂回向上攀爬,转过一处小溪,绕过几间小屋,山坡上大面积的金银花苗圃,放眼望去应有千亩之多,尽管深秋依然郁郁青青,此刻它们不是主场,但可以想象春季花开时节万山披锦绣,千亩着俏装壮观的盛况。
  汽车停在半山腰,看着陡峭的山路,我知道自己拙劣的驾驶技术不敢冒然向上,只得调转折回,站在此处可以俯瞰整个柿树园村,山间层层梯田,大大小小的灌木,在秋风中犹如七彩的调色板,浓妆艳抹,深浅斑斓,一爿红色亮瓦的村庄如星落棋布,散落在山岭之间,呈现出一派安静祥和之气,恬静的如初嫁的新娘。
  回村在村委见到村支部成员张先生,喝着当地盛产的大叶茶,慢慢攀谈起来,关于柿树园村的历史层层剥开,根据当地挖掘的汉墓推测,此地应该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人类居住,古老的莒国的地盘,据县志记载,村庄多为张姓和姜姓两大家族构成大约兴建于明末清初,现在的村落是由东侧一片平地处的老村迁移过来的。他们的先民在此历经千年挖井建房繁衍生息。说到挖井,这里属于丘陵地带,地下水道距地面达四五十米之多,当年取水需要长长的一盘井绳,才能汲取,深不见底井洞让人胆战心惊,最为担心的是顽皮孩子的安全,一旦失足,难以生还。至今村内流传着一个传说:曾经有位张姓家的媳妇,居住井边,一次她烧火做饭的功夫,独生的儿子不慎落井身亡,从此张婆婆不吃不喝守着井台不停的哭泣,后来婆婆不见了,井边多了一块半人高的石头,像是一个坐卧的人形,村民怎么看怎么像张家婆婆,大家相信张家婆婆化作了石婆,从那以后村内再也没有发生有人坠井的事故,人们相信是石婆看护着保佑着村内的孩子。新时代村民用上了自来水,古井已经封存,村庄迁移时石婆被邻村拉走修桥,后又被柿树园村民抢了回来,立在了村口,就是我进村时见到的石像。当地多为山石沙化土质,相对贫瘠,存不住水份,多少年来种田靠天吃饭,恰适合耐旱的柿树生长,村庄栽种柿树具有上百年的历史,但真正大面积种植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
  问及村内曾经红红火火的旅游业为何如今如此安静?张先生说,那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了,当时经济潮涌也波及到了山岭中的柿树园村,省里来的第一书记挂帅修路建桥,投资搬村,借助当地资源柿树,发展旅游产业,开展农家乐,村里积极开展文化活动成立农村大戏台等,当时省内外各大媒体给于报道转载,柿子园村城乡有名,用现在的话说成了一时的网红,每天成群的游客,熙熙攘攘,车辆来来往往柿树园热闹起来。但随着农家乐在周边县区的普遍开展,乡村游渐渐冷落,柿树园和大部分乡村游一样热闹过去人去楼空,浮华淡后又恢复平静,柿子价格下降,今年的柿子价格商家来收只有五毛,所以村内好多柿子自然垂落无人捡拾。急功近利的村民有的把村内的大树挖了卖给城市做了绿化树木,更有甚者看到开发矿产来钱快,不顾环境保护,私自乱开乱挖现象时也时有发生。和全国所有的乡村一样被城市抽走了资源,更抽走了人才,如今三百多户八百多人的村庄,常驻人口不到三百,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很少见到年轻人,如今村民的主要收入仍是来自打工。值得欣慰的是村庄的田地没有撂荒,种地的是一些中老年人,无论种地是否赔钱,一直在坚持。或许出于对土地的眷爱,或许是无奈的选择,但也仅仅是种着,农村想再次腾飞发展主力军显然不是他们;他们把种地当做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信仰,坚守着祖宗留下的土地,坚守着这片蓝天;却眼看着子孙只把豪华的房子留下,移居到了城区,这里只是节假日回来的驿站,寄托乡愁的载体无能为力。作为村级领导乡村到底如何发展他们一直在探索,但也感到迷茫。
  告别村委,村口再次与石婆相遇,石婆依然慈祥,古井已去,如今孤单地驻守在村口,随时迎接远行游子的归航。柿树园村留住了石婆是否留住静初与悠远?

  【编者按】:寻觅生活中的风景,笔下的柿树变得灵动悠扬,很有意境!通篇具有艺术美感,节奏不紧不慢,正是这样的温和造就了这篇文章在言辞与美感的恰合交融。文章用词饱满,描述细腻,对乡村历史和有关典故也娓娓道来,给读者详尽介绍了柿树园的美丽与风土人情,以及发展变化。问好,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