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闽赣行
(2021-01-31 00:49:43) 说说大全 -
每到深秋和初冬时节,爱人便会开始追逐她所谓的诗和远方的梦想。
她既要去名胜景点,又想要价格优惠,这并容易,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她颇费了一番周折,选来选去,说这个季节去厦门比较合适。
她征求我的意见,我说去哪都无所谓,只要有意义就行。何况鼓浪屿、日光岩总让人有所期待。
周六这天,天格外晴朗,些许微风,略微有一点点寒意,虽已入冬,可柳叶还青,枫叶尚红,在这个时节,能到赣水边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应该有别样的感受吧。
飞机一路向南,越过渤海湾,脚下是层层的白云,蔚蓝的大海,按航程,航班要在济南小停。快到济南时,从机上俯瞰,地上的麦田依然青青,一条大河曲曲折折,爱人故意地问了一个颇为幼稚的问题,这是什么河,渭河吗?
气地我哭笑不得。
“渭河能从陕西挪到山东吗?”
”黄河吗?”
“黄河在东营那边呐,你真是地理盲,济南济南,那肯定是在济水之南。”
按计划,航班应该在晚上六点多到南昌,可却赶上南昌上空降雨,航班被迫在空中盘桓,颠簸地让人头痛,那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感觉实在让人焦虑不安,盘桓了半个多小时才降落下来,真有点雨夜惊魂的味道。
从机场出来,雨下的好大。有的人说,如果再晚点,飞机就会降落不了。
爱人说她一直在念着南无阿弥陀佛,佛陀显灵了吗?那只是心理安慰吧。
泰宁古城一瞥
周日早上,天还未亮,便启程赶路了。雨后的早上,雾气濛濛,什么都看不清。
从南昌一路南下,天色渐亮。从车窗放眼望去,稻田金黄,树木青绿,青山隐隐,绿树掩映下的青瓦白墙格外醒目。
爱人说,这地方怎么也是徽派的风格呢?
“大概古徽州的影响大吧。”我也不大清楚,只好这样应付道。
忽然,爱人指着窗外说,这河怎么是红色的?红河吗?
“还红河谷呢?”我嫣然一笑。
车行了二个多小时,偶一抬头,前面是黎川。
忽然想起那段红色历史来,黎川是红色之都瑞金的门户,黎川不守,则瑞金难保。守黎川的肖劲光拼劲全力却无能为力,气的共产国际代表李德将肖劲光送上了军事法庭。
车过黎川,便进入了福建境内。山势越来越高,这时太阳也升起了,雾渐渐地散去,阳光照耀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上格外清嫩。
福建的山虽不高,可石壁陡峭,有的是孤零零的,这是典型的丹霞地貌,这些山原是海底的岛礁,后来海平面下降,这些岛礁便突兀起来,便成了如今的山。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福建的地理特点,山多则兽多,福建多蛇,武夷山犹多,福建号称八闽大地,“闽”,门下虫也,大概是说闽人好养蛇吧。
没过多久,便到泰宁。泰宁为闽北重镇,号称“汉唐古镇,两宋名城”。古街入口处,有两架大水车,水车缓慢地转动着,不断地把水汲上来。
顺着石板路,走进古街尚书巷,家家户户前下水渠,水渠依山势而修造,设计巧妙,水绕人家而过,居民可望里面倾倒污水,也可清刷水桶,水却很清,爱人很好奇地说道,排水沟怎么没有臭味呢?
“这有什么,流水不腐嘛。”
尚书巷里有明末天启年间兵部尚书李光烨的府第,偏僻的闽北小镇能出这样的大人物实非易事。福建素来被认为是蛮荒之地,其实两宋以来,闽人名人不断,林则徐、冰心、林语堂等等。
从尚书巷出来,已是中午,便到一餐馆吃午餐,清淡却不很合口,爱人说还赶不上西安的饭菜好吃呐。
从泰宁出来,约一个半小时,便到了沙县。沙县以小吃闻名,全国各地都有沙县小吃。沙县人有一半以上的人经营小吃,小吃是当地的支柱产业,能把一种产业做到极致,便是成功之道。
也许是淡季的原因吧,沙县小吃村门可罗雀,爱人转了两圈,说这地方怎么除了板鸭什么没有呐,最后买了两个烧饼,悻悻而归。
闽人善于做生意,他们家族观念强,一人发达,造福全家;闽人又愿意到外面闯荡,成则开辟一片天地,不成则回家守业,这远非北方人所能比。
北方人即便是亲兄弟也要明算账,合伙做生意非常罕见,南人与北人可谓是泾渭分明.
华安土楼一览
从沙县出来,车在崇山峻岭间穿行,隧洞接二连三,忽明忽暗,让人头晕目眩。
车行了三个多小时,才到了华安。土楼是客家人应对恶劣的自然条件所建的居所。五胡乱华时期,大批中原人为避战乱,一路南下,不少人便到了渺无人烟的深山老林中,为对付野兽后来是土匪的袭击,客家人借鉴了当地人的建筑智慧,建造了集防御与居住为一体的土楼。
华安土楼的代表首推二宜楼,有宜山宜水、宜子宜孙之意。
二宜楼坐落在仙都镇的大地村,背依蜈蚣山,前以龟山为案,左右群山迤逦,二溪环绕,地势开阔,风水学讲山管人丁水管财,以此观之,二宜楼占据了风水宝地。
二宜楼始建于1740年,主人为经商的蒋士熊,历经三十年方建成,可谓是历史久远。
土楼通体圆形,楼高18米,上下四层,分12个单元。
爱人说:“怎么象罗马大兽场呢?”
”照你这么说,还象天坛呐,你想象力可够丰富的。”我笑道。
走近土楼,可以看到土楼的底座是花岗岩石,2米多高,上部是由掺了糯米汁的夯土所造,墙体厚达2米多,抵御一般的枪炮是毫无问题的。
墙下面有传声孔,呈喇叭型,外宽内窄,传声效果不错。
土楼的门口是由厚重的条石所砌,呈拱形,门是由厚厚的香樟木所造,外面包有铁皮,坚固耐用。门口下面有逃生通道。
土楼内分成各个单元,每个单元独立开门,一至四层为一单元,一、二层为储物间或厨房,三、四层为卧室。
楼内有公共区域,阴阳两口水井,站在中心点说话,回音效果不错。
土楼设计之巧秒,构造之精美确实为建筑史的一大奇观。
夜幕低垂,点点灯光,溪水潺潺,鸡鸣犬吠,人迹罕至,真可谓是世外桃源。
厦门印象
我对厦门的了解还是来源于书籍。明末郑成功以金门和厦门为基地,反清复明,后又率水师横渡台湾海峡,驱逐荷兰殖民者,光复台湾。
**战争后,厦门成了最早的开放口岸,洋人纷至沓来,中西文化交融,厦门有着深刻的殖民地文化烙印。
解放战争后期,三野第十兵团解放厦门后,又渡海进攻金门,由于对潮汐规律考虑不周,致使三个团全军覆没,金门不保,则台湾难守,金门之战的失利,使国民党政府得以暂存。
厦门一直处于两岸对峙的前沿,改革开放后,厦门又成了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九十年代的远华走私大案,惊动华夏,让厦门形象失分不少。
如今,厦门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口岸,是中国复兴的重要支点。
带着这样支离破碎的印象,在海风习习的早上,我走进了厦门。
穿行在海沧大桥,只见淡蓝色的海水环抱厦门岛,高架桥上爬满了绿色的爬墙虎,还有紫色的开的正艳的三角梅,花呈三角形,很有特点,是厦门的市花;高高挺拔的椰子树,盘根错节的榕树,充满了南国城市风情。
五老峰下的南普陀寺是施琅收复台湾后所建,不少达官显贵、士农工商捐资奉献。山势不高,可巨石林立,不少巨石上都有摩崖石刻。
寺内林木葱葱,菩提树,白玉兰树,榕树,龙眼树各有特色。
与其它寺庙不同,南普陀寺不许香火入寺,寺庙不为功利所扰,实为罕见。
南普陀寺的对面是厦门大学,这所闻名遐迩的大学是由爱国华侨陈嘉庚捐资兴建,当初鲁迅为躲避北洋政府的迫害,一度到厦门大学任教,厦门大学从教期间,鲁迅与许广平收获了爱情。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是陈嘉庚先生的名言,也是厦门大学的校训。
论做什么,都要做到极致,这是为人所必须遵循的准则。
望着高高的五老峰,塔吊林立的海港,我陷入了沉思……
鼓浪屿寻幽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上了些年纪的人都会听过这首《鼓浪屿之波》的歌曲的,它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近代以来,台湾被倭寇侵占五十年,而后又因内战原因而隔绝,无论是留在大陆的人士还是迁居到台湾的军民都有浓浓的思乡情节。
台湾诗人邱逢甲在甲午战争战后写了一首诗: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山河沦陷,有家难回,对于有志之士来说,只能是扼腕痛惜了。
老同盟会员、国民政府监察院长于右任青年时便追随孙中山革命,赴台后,夫人和子女留在大陆,去世前都未能与亲人相见,他的遗诗也是哀伤其绝: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无论海峡多宽,也割不断骨肉亲情,民族统一是大势所趋。
“登上日光岩能看到台湾吗?”爱人问道。
“能看到金门岛就不错了,台湾远着呐。”
鼓浪屿与厦门岛一水之隔,坐轮渡只需十分钟。
从内厝澳码头上船,游船缓缓而行,向东北方向望去,隐隐约约地能看到金门岛。
上岛后,沿着海边大道而行,不远处便可看到一块2米多高的礁石,中间是空的,涨潮的时候,海水拍击礁石,犹如擂鼓,因而取名鼓浪石,鼓浪屿也因此而得名。
鼓浪屿全岛不到二平方公里,榕树成荫,椰树挺拔,阳光明媚,海浪轻轻,梅花点点,各式建筑掩映在绿树之间,错落有致。
鼓浪屿开埠较早,华洋共处,中西文化交融,可谓是领开放风气之先。
越往北走,地势越高,外国使领馆多在山上,各国的建筑风格都不一样。
爱人说,这里和世博园的外国建筑差不多。
“要不,怎么叫万国建筑群呢?”我应道。
山上有豫园,是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的纪念园,林女士出生在鼓浪屿,自幼便有济世救人之心,一生未婚,接生过五万余新生儿,广为世人尊敬。
从豫园下来,不一会儿便到了小吃街,我尝了当地有名的土笋冻,不过是加了海虫的皮冻而已。
从岛上下来,夜色渐深,彩灯四溢,厦门岛四周流光溢彩,最妙的是蓝白相间的彩灯,不断变幻出蓝天白云的彩图来,在夜幕下格外耀眼。
由于时间关系,没能登上日光岩眺望,算是一种遗憾吧。
如没有不断的游人讨扰,静谧的鼓浪屿还是很迷人的。
集美学村印象
集美学村是陈嘉庚创立的各级学校的地方,远远望去,楼宇外观很奇特,楼顶四周高高翘起,俗称“燕子脊”,在闽南村落里,一家的燕子脊的高低是衡量该家在村子地位的标准,而楼体却是欧式风格的。
爱人感叹道,希望学生能学贯中西应该是老先生办学的初衷吧。
学村前有一池湖塘,取名龙舟池,池里的水是海水,池里有龙舟,每到重要节日,学校都要举办龙舟赛。
学村旁边建有“归来堂”,是为纪念陈嘉庚所建的纪念馆。陈嘉庚从海外归来后,本打算建一所堂馆取名“归来堂”,以便感召海外亲人能常回国看看,借以增进对祖国的热爱,后觉得与自己勤俭持家的理念不符,便放弃了该想法。陈嘉庚去世后,国家考虑到其遗愿,遂于1983年,也就是集美中学建成七十周年之际,兴建纪念馆。
馆前榕树成荫,竹木成簇,门口有一尊陈嘉庚铜像。
归来堂均是闽南风格的建筑,两侧对称,中间正堂设有陈嘉庚坐像,右侧展室陈列陈老先生的事迹图片以及知名人士书写的陈嘉庚的名言。
陈嘉庚致富不忘国家和人民,倾全部家财回国办学,而自己却克勤克俭,是真正大公无私的人,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东称其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是当之无愧的。
诚毅是集美中学的校训,诚以待人,毅以做事,应该是做人的准则。
静谧的集美学村,肃穆的归来堂,让人几多思量。
远眺金门
阴了好几天,周三早晨,太阳终于穿出了云层,虽是冬季,可只要有阳光,厦门便热的让人受不了。
环岛路是厦门的景观大道。路边椰树成林,精心修剪的花木呈各式不同的造型,圆的,方的,龙字形的,紫色的,红色的梅花点缀在灌木丛中,格外艳丽。
路北侧有一大型标语牌,写着“一国两制,统一中国”;而对面的金门岛有一块写着“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牌子。
路南侧便是海岸,沙滩上有一尊妈祖立像,妈祖是闽台两地共同尊奉的海神,顺着妈祖眼睛注视的方向便可看到金门岛。
厦门距金门不到两海里,可以说是近在咫尺。
1958年,为牵制美国在中东的军事行动,**炮击金门,金门防卫副司令长官吉星文在炮战中猝不及防,这位打响卢沟桥抗战第一枪的名将竟然丧命于此,可悲可叹;而被称为“狡如狐,猛如虎”的金门防卫司令长官胡琏却幸免于难。
弹丸之地的金门岛驻军高达十万,蒋经国在炮战期间不顾危险到金门为国军打气。
踩在细细的沙滩上,望着海岸对面的金门岛,我思绪万千:为何同是炎黄子孙的同胞兄弟要兵戎相见呢?以中国人的智慧就找不到一个解决政治分歧的和平方案吗?
没有硝烟的海滩是那么的平静,和平对于人类来说就象空气一样是不可缺少的东西。
厦门阳光下的沙滩、海浪还有椰子树总是让人留恋的。
雨中游武夷山
一大早,天还灰蒙蒙的,我们便从泉州出发,向闽西北的武夷山行进。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我忽然想起主席的诗句来。
经过福州时,爱人指着窗外说,福州很大,可看上去规划的不很规整,缺少厦门那样的灵秀。
“内陆城市能和海岛城市比吗?”
到武夷山时,已是中午,匆匆用过餐后,便到了武夷山下。
此时,天下起了雨,雨淅淅沥沥的,看样子是不会停了。
“人家名人是雨中游泰山,你这是要雨中游武夷山了。”我对爱人说道。
“雨中游武夷山有雨中游的意境。”爱人回应道。
顺着南入口进去,远远望去,只见云雾从山底慢慢地向山峰上飘去,白色的云雾缠绕在碧绿的山峰上,宛如传说中的瑶台。
沿着花岗岩石铺设的小路前行,只见右侧一条山溪浩浩荡荡而下,溪水碧绿,雨滴落在溪水上,宛如一串串白色的小珍珠。这时,溪上漂来几排竹筏,撑篙人戴着斗笠,披着雨衣,竹筏上坐着几个悠闲的游人,这时我忽然想起了那首《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撑一支长篙,向清溪深处慢溯,这不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吗?
与黄山的奇、怪不同,武夷山的山峰多象圆润的碧玉碗,从山底到山峰,铺满了绿树,层层叠叠。
也有特别的,有一褐色的石壁,如刀斧切割一般的整齐,从山底到山顶,寸草不生,让人望而生畏。
有一座山峰,从山顶上冲下一条条白色的细流,远远看去,就象一条条镶在褐色地毯上的白练,格外耀眼。
越往上爬,山势越陡,走到半山腰的休闲亭,望着高高在上的天游峰,我打起了退堂鼓,爱人却不管不顾,毅然决然地爬了上去,我趁着人少,悄悄地从原路返回。
到山下没多久,爱人也从另一条山路下来了。
“你真行,怪不得你爱溜达,佩服。”我说道。
“来了,不上去不白来吗?你还能来第二回吗?”
从山上下来,雨还未停,雨中的武夷山显得格外青绿,“山色空濛雨亦奇”用于武夷山也算贴切吧!
大红袍芳容
大红袍不过是几株野生茶树,可是名气很大,到武夷山的游人无不想一睹芳容。
一大早上,天还淅淅沥沥地飘着雨点,我们便到了大红袍景区。
顺着花岗岩石铺设的小路缓缓前行,两边是高高耸立的石壁,石壁上有许多岩洞,洞外长着团团的青草,白雾、青草、绿树、褐壁构成了一幅天然的水彩画。左侧是一条小溪,格外清冽,溪流时缓时急,最奇的是溪边竟生有嫩绿的睡莲,莲叶上还留着水滴,晶莹剔透的,象一颗颗小珍珠,初冬时节,北方的莲花早已凋谢殆尽,而武夷山却有荷花初生,真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前行一里有余,就看见右侧半山腰的石壁有几棵茶树,仔细一数,有六株,半人多高,旁边刻着三个字“大红袍”。
据说这几株大红袍已有三百多年了,因为当地僧人用树上的茶叶治好过状元和皇妃的病,于是红袍加身,大红袍自此名闻天下。
这几株大红袍已不产茶,就如黄山的迎客松一样,大红袍树已成为了国宝,成为武夷山岩茶的象征。
看来只有幽谷才产奇花异草。
漫步在幽谷中,听潺潺的溪水声,看云卷云舒,欣赏漫山遍野的武夷山茶,体会一下闲云野鹤的味道,也算不虚此行了。
一线天试险
一线天是武夷山的一大奇观。从入口处前行一余里,只见一个巨大的天然石洞,洞里漆黑,顺着人工凿砌的石阶爬上去,只见两个巨大石壁分裂两侧,其实原为一块岩石,后来由于东西地壳下沉,导致岩体错落而裂开,石壁中间是一条窄窄的通道,抬头望去,只有一线小缝隙能看到天,通道上下落差很大,最窄的地方只有30厘米,只能侧身才能通过,一线天虽然只有176米长,可艰涩难行,我是手脚并用才勉强通过,累的我通身是汗,下来时感觉腿筋发酸。
爱人背着包,早已不见了踪影,一山西老客说她又顺着左入口进去体验去了。
等我走到出口,不一会儿,爱人跟着一同乡女士也到了。
我说,你象武夷山的猕猴一样。
“怎么的呢?”爱人不解地问道。
“来无踪,去无影,攀爬灵活呀!”
说的她哈哈大笑。也许,她是天生的旅游达人。
南昌夜景
在武夷山逗留了一个上午,便要返回南昌,天始终未晴,到达南昌时,夜色渐深,灯火通明。
爱人忽然指着窗外说,你看树上挂的是什么?
“那不是柚子吗?”
大大小小的柚子挂满了树枝。爱人说,这地方人怎么没人摘呢?好奇怪呀!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南昌是全国治安最好的城市。”
到了秋水广场,还零零散散地飘着雨点,广播说计划的音乐喷泉表演因天气不好而取消,让人颇多遗憾。
我们沿着江边漫步,只见赣江两岸霓虹灯四溢,各式各样的建筑物在灯光的映射下格外艳丽,那座通体红色的跨江大桥如长虹卧波,对岸的飞檐走壁的滕王阁别具一格,江面开阔,江风习习,虽无落霞与孤鹜,但夜色下的秋水也别有韵味。
对面的红谷滩广场简直是花雕的世界。用花精心雕砌的各色造型,配以各色的彩灯,在夜幕下显得格外绚丽。
由一颗红星、一条红飘带和一艘红船雕砌的造型很特别,寓意“菊味洪都,美丽南昌”,是啊,红旗从这里升起,铁流向全中国流去。
南昌不仅是英雄城市,也是有着千年古韵的城市。
一支绿孔雀亭亭玉立,体态轻盈,似乎随时都可以展翅高飞,原来是借用了“吹箫引凤”的故事。相传秦王之女弄玉善吹笙,一日吹笙后忽听有萧声和鸣,十分仰慕,秦王派人四处寻找,终于找到吹萧人萧郎,于是结为秦晋之好,后来夫妇双双被龙凤接到天上。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我忽然想起杜牧的诗句来。
徜徉在花海里,感受汉唐古韵,观赏迷人夜景,让人不得不发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慨叹。
南昌,不愧为魅力之城!【编者按】:徜徉在花海里,感受汉唐古韵,观赏迷人夜景,感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南昌,不愧为魅力之城!作者笔下景象万千,令人陶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