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照片
(2021-01-31 05:54:14) 说说大全 -
最近翻看过去的老照片,发现许多有意思的事情,作为一名70后,我能记忆到的是,在我小时候照相是很奢侈的事情,照片大都是黑白的,有些老师买点材料,把自己关在黑屋子里,很快就能冲洗出照片来,如果说想美化一下,就把照片的边角压出个花边来,有懂得色彩艺术的人士,把照片给涂抹上色,照片中人穿的衣服变成带彩的,有时小脸也能描成红扑扑的。现在的小孩去看那个时代,他们一定很惊讶,怎么那么落后,他们也许会说,给你们部手机随便拍,并且想要彩照、黑白照自选,长得丑长得黑可以美白。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
在一些老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70年代的农村是什么样的,记得那时一切都是集体的,大家一起劳动挣工分,现在的超市在那时叫门市部,私人是不准许开超市的,买衣服用的是布票,买粮食用的是粮票,上班的人有粮票,用粮票买粮吃,农民只能等收获完了,大队里分粮食,一家一堆小麦,按人口、工分分粮,各家把粮食领回家放在缸里,就那么一两缸小麦,一年就靠这些细粮,吃一次面食如同现在的大餐,平时都是玉米粥里放地瓜或南瓜,煎饼、窝头玉米面的多些,现在窝头成了大饭店里的稀罕物。当时物质贫乏,人们追求的是解决温饱问题。在一些老照片里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用牛拉车牛拉犁耕地,几十头牛栓在牛棚里,这都是大队里的财产,后来包产到户,这些牛也分了,再后来机械化了,牛也许就成了牛肉干了,成了人们的美味,总之就找不到了,收种小麦现在都是机械化,基本不用人工受累。老照片中的土墙茅草屋不见了,现在村里人照相背景都是几层的小洋楼,生活在改变,日子一天天在变好,农村与城市的生活水平基本相同。现在留给城市的只有拥挤。
网上有人发了一些县城的老照片,看看当时人们吸什么烟,喝什么酒,烟有花卉、普腾、大前门等,酒有兰陵酒厂产的散酒,也有瓶装的大曲、二曲等。县城最繁华的地方是百货大楼,里边最吸引人,最能流行当时时代的是缝纫机、收音机、自行车,一些干部有条件的戴块手表,更有时髦青年提着录音机跳迪斯科,现在都是去KTV唱歌,去网吧玩游戏。那个时代只有县长有辆吉普车,发达一点有辆普通桑塔纳坐,人们经历了家家都有自行车、摩托车、轿车的转变,生活也越过越好。
看到二十多年前我在北京的一些老照片,那时的天安门广场没有这么多人,广场随便可以进入,不需要排队安检,故宫里皇帝上朝的大殿,游客可以直接进入大殿观看,现在的台阶都被保护起来了,因为每天就有多少万人来踩,台阶都踩坏了,想看皇帝上朝的地方趴着门口向里看,人多都挤在门口或从窗户缝里往里看,一次我带老乡去故宫,因太拥挤差点与别的游客打起来。过去人们在追求温饱,出门旅游的人少,现在人们生活好了,每逢节假日各大景点人山人海。北京发展的很快,二十年前我来时,海淀体育馆门前还有稻田,四环路还没修,中关村印象中的高楼并不多,现在大楼林立,路六环早通车多年,北京发展如同高铁一样快,几个月不去一个地方,就能让一个村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绿地是现代化的大厦。这就是飞快发展建设中的都市。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弹指一瞬间,有些人与我们一起走着走着,各种原因离开了,留下来的人在见证着美好。当国庆来临之际,大家都在唱《我和我的祖国》,国家从一穷二白走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由吃各种粗粮甚至挨饿的时期,到现在朋友圈里晒吃鸡、鸭、鱼、肉、生猛海鲜等,这说明人们的生活条件在变好,农村人有了轿车住进洋房,城里人更是出入高档宾馆,人们国内旅游不过瘾就出国游,没办法腰包里就是有钱,生活就是好,就这么任性。翻看老照片对比过去与现在,安定、团结、向上、和谐的现代生活,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喜迎建国70华诞,共同祝贺祖国生日快乐,让我们生活的更美好,国家更富强。【编者按】:老照片定格了时间和空间的场景及当时的心境,记录了事件和人物的故事及时代变迁,经年后再次翻看,带给人们的回忆虽已是物是人非,但回忆满满,文字比较细腻,情感真诚厚重,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日子越来越好的幸福生活。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