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说说大全 / 正文

抚今追远•周边游

(2021-02-01 01:46:00) 说说大全

  国庆长假期间,我和爱人游览了周边县市的几个景点,我是这样想的,先把身边的风景名胜游览好,掌握好,知先缅祖于己于史也是一件惬意的好事情,再得空逐步向外辐射,慢慢赏识。几天来,虽说是周边,也出了县市,跨了地区,一路从南向北,我们自驾分别去了绛州龙兴寺、襄汾丁村遗址、丁村民俗博物馆、临汾尧都华门和神山怀旧。
  
  抚今追远•龙兴寺篇
  
  当车子在汾河大桥通过时,极目远眺,便是耸立在城北巍巍高垣上的龙兴古塔。
  龙兴寺始建于唐。唐高宗咸亨元年改称龙兴寺。当时,寺院建筑十分雄伟宏大。唐会昌五年,由于武宗李炎大兴灭法运动,拆寺毁佛之风盛行,龙兴寺内的建筑毁之殆尽,唯此塔院寺幸得保存。宋太祖赵匡胤曾寓居于此,所以改寺为宫。后因僧人占居,又恢复了龙兴寺之名。该寺基址兀耸,居高临下,颇有气势。
  陈列在大殿后的前后碑亭、碑廊内的近十通古代碑刻,其中最富价值的,是以大篆而称誉全国的书法艺术名碑《碧落碑》。碑文有这样或那样的奇古、精绝的传说和色彩,但至少它是我国篆字书法研究的一件珍品。
  大殿之后,便是龙兴寺宝塔。据碑志记载,此塔原为八级,清乾隆四十年重新包裹修缮,并增高到现在的十三级。塔呈八角形,高约四十米,全部是用磨光的青砖砌制。塔的每级上均有题额,由下到上分别为一柱擎天、两茎仙掌、三汲龙门、四大跻空、五云献瑞……登上宝塔,一览古绛州城,极好的享受和乐趣油然身心。
  令人感到迷惑而神奇的是,据说此塔顶上还曾有过几次冒烟。一九七一年中秋时节,就出现过这样的奇观:每天将近黄昏时分,塔顶即升起缕缕青烟,每次持续半小时左右即行消失。一直冒了十几天。究其原因,说烟,说气,说虫,莫衷一是,古塔奇观之谜不得而知。
  
  抚今追远•丁村篇
  
  丁村,位于襄汾县城南五公里,其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发现于1953年,共发掘旧石器地点11处,动物化石地点3处,人牙3枚,旧石器2005件,哺乳动物化石有梅氏犀、野马、纳玛象、斑鹿、原始牛等28种。1976年又发现一块小孩的右顶骨化石,他是形态介于现代人和北京人之间的人类,其门齿具铲形特征。遗址所出土的石器,其原料主要为角页岩。石器较为粗壮,主要有砍斫器、刮削器、尖状器、石球等。
  丁村民俗博物馆建于一九八五年,共占用院落七座,面积三千平方米。展览陈列了近万件实物。
  矗立在第一座院门前的牌坊是“宣德郎”牌坊。它是宅主丁溪连捐买了官位后,为夸耀先祖被乾隆帝追封为“宣德郎”而立。大门楹柱上悬挂着朱红金字对联,上联是“芝草无根醴泉无源人贵自立”,下联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读蠹民生在勤”。一、二院**有10个展室,依次陈列了腊八、祭灶、春节、元宵、清明等民间节令习俗。在三至五院,展示得是婚嫁习俗和人生礼仪。在花堂和洞房中,新娘在洞房中身着红绸便装,怀抱秤杆、月扣,满面含羞坐于炕头的场面,又令人遐想不已。在第六、七院中,陈列着皮影、木偶、交通、纺织、农耕为主题的实物与资料。五光十色刺绣,花鸟虫鱼面塑,古朴典雅的平阳木版年画,巧夺天工的窗花,展示了民间艺术的巨大魅力。
  
  抚今追远•华门篇
  
  一路向北便是尧都,尧帝都城,如今的临汾市所在地。尧帝最大的贡献是统一华夏,开启了上古社会的文明之门,实现了名符其实的“禅让制度”,顺利传位于舜帝。
  华门位于尧庙旅游区中心,座西向东,象征中华民族屹立东方如日东升。由基座、主门及门楼三部分构成,座宽八十米,进入华门景区,一条人工瀑布从华门前顺阶而下,潺潺有声;五十六级褐色阶梯,象征五十六个民族,高达十八米的半开主门,寓意先祖帝尧开启华夏文明之门。正面三门矗立,象征尧、舜、禹文明祖先,让人们不由地追溯二十一个历史朝代的沧桑演进,进一步感悟古国文明的悠远绵长。进入华门,大厅的八根石柱,叫“八卦柱”,每根石柱代表一卦。透过直径7.5米水晶球球体可以俯视中华大厅。大厅东西两侧,是华门集中展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经典宝库,四个大型书架分别陈列着中国有史以来哲学、历史、文学、科技各100部经典名著。大厅的四周三十二件青铜雕塑,是集中展现中华民族重大发明和重要人物的艺术珍品。第一组为上古社会四大发明:取火、凿井、农耕、制陶;第二组为古代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造纸、印刷;第三组为古代四大文化先圣:孔子、孙子、屈原、司马迁,第四组为古代四大艺术大师:师旷、王羲之、吴道子、关汉卿;第五组为四大民生巨匠:鲁班、贾思勰、黄道婆、李时珍,第六组为四大外交名人:张骞、玄奘、鉴真、郑和,第七组为四大盛世明君: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第八组为四大民族英雄:文成公主、岳飞、郑成功、林则徐。三十二尊群雕浑然一体,造型逼真,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民族自远古以来划时代的文明成就和民族精神,突出了华门华夏文明纪念碑的文化主题。华门门顶平台共有两层,这是1000平米的活动平台,由南北两部分组成。登上顶楼,参拜门祖,击钟祈愿,令人心旷神怡。华门顶部的阁楼叫“门祖阁”,陈列着中国的“门祖”和“门神”文化。阁楼南北大门各有一副门文化对联,北侧为“开开闭闭一瞬间,进进出出五千年”。南侧为“进出有道勿忘思门祖,起居无忧安身何不惜门神”。阁楼内位于东侧的铜像是中华民族的“门祖”——有巢氏,相传他在一万多年前发明了构木筑巢,结束了穴居和树居,开创了人类居住建筑的历史。置放于平台中央的是一尊举世无双的“多音方钟”,青铜铸造,体态方型,四面击之,声音各异。
  华门兴建于2000年,与临汾博物馆遥遥相对,与其间的华表广场,仿真的天坛、地坛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景观。华表为尧所创,始于尧都,它由尧设立的“诽谤木”亦称“华表木”演变而来。这座华表高达21米,寓意21世纪;柱身蟠曲着中华世纪龙,苍劲威武,顶端的冲天吼,生机勃勃,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底座有长城图案和黄河壶口瀑布图案,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社稷永固。华表前有**的题字“华夏之源”,华表周围是一个中国地形立体微缩图,按照十亿分之一的比例微缩制作,立体展现,新颖别致。在这里,你信步游历祖国的大山名川,你几步跨越四大盆地,你一眼望穿四大高原,你一指环点三大平原,你一秒可以登顶珠穆朗玛峰,你可以在长江和黄河间来回穿梭……
  在中国地形立体微缩图西面是一个巨大的千家姓花岗岩纪念壁,壁上四种字体镌刻1566个姓氏,并镶有“华夏子孙,同根共祖”八个显赫的大字。纪念壁前的“叶落归根”大型铜雕,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根深和浓厚的血脉联系。华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门建筑。高五十米,比法国凯旋门高0.4米,在建筑规模和高度上堪称“天下第一门”。
  
  抚今追远•神山篇
  
  浮山,这里是我和妻子不能忘却的记忆,三十年前,当我们还是青春荡漾的年岁时,走出象牙塔的第一站,便把芳华随着二指宽的派遣证寄望在这里,青春的七年,有失望,有寂落,有偏激,也有过轻狂;有怼怨,有酸楚,有抗争,也有过迷茫。
  浮山,因山漂浮而得名。相传临汾东南有山,尧舜时,洪水横流,其山随水高低,其形若浮,故名浮山。地处太岳山南麓,临汾盆地东缘,唐武德二年置浮山县,曾改名为神山县,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境内地形分为西部残垣平川区、中部坡梁沟壑丘陵区、东部和西南部土石山区三大主体地貌。七年后,当我们调离这里时,还是土窑办公,老式摇把电话机,泥泞的红土路和咸的齁嗓子眼的土豆丁浇面条。
  如今,离开这里几近两代人的时间了,我突发奇想,和妻子再回故地响水河、米家垣看看,曾经的记忆和留痕难已从如飞的岁月中消失,车子努力地飞奔,一路窗外,有熟悉,有浮想,也有点点故事。我们的婚姻是在这里弄幛的;我们的女儿是在这里生育的;我们的燃煤是从这个陡坡手推车汗流浃背地拉回的,我的御寒厚被是妻子趟着积雪、掉了鞋跟背来的。二十五年后,这个曾经发誓永不再来的地方啊,我们又来了,看看响水河,走走米家垣,寻找过往,追忆曾经,又是一种情趣,又是一种思想,又是一种心态,又是一种眼光;物是人非,该走的走了,该来的来了,该变的变了……

  【编者按】:寻曾经过往,是一种情趣,也是一种心态,游名胜古迹,是一种成长,也是一种修行。跟随作者活动视角,看到了几处景点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笔墨简单,却勾勒出当地风情,值得品读。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