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白露》一诗有感
(2021-01-31 15:25:35) 说说大全 -
“白露”是一个节气名称,二十四节气中代表八月;更确切的说它是一段时期气候物象形成的一种物体的名称。它就是大小不等的水滴珠,它和雨水滴不同,不同在雨是有积云中凝聚结而落;它是无云的情况下,由气温差形成,白日天气躁暖,地面水分蒸腾上升,半夜后气温变凉,充盈在天空中的水分因受凉而凝聚结成水珠降落下来,这种现象要持续一个月余;当天气更进一步变冷时,它就会变作晶结冰花形态霜,当然,霜和雪其区别也是露和雨一样,无云下落和有云下落的区别。因此,这段时期就是以这种自然现象来为之命名的,二十四节气中就有了“白露”这一节气。
此时正值“白露”节气,有好多诗人抒发情怀,以“白露”为题写诗咏唱。
笔者所写《白露》诗,就是要写“白露”自身,因为它是主体,是提纲。笔者以拟人的手法把“白露”写成一个活泼顽皮的孩子形象,以无血肉和无情向有血肉有情转化。
白露
无云夜滴出,爱在夤后娱。
月下宠庭桂,昧内厌萤孤。
喜卧菊半蕾,扑蛩翅不愉。
戏耍五更客,撒头蛟人珠。
笔者的诗作标题“白露”,当然是围绕“白露”而写。第一句,承诗句标题“无云夜滴出,爱在夤后娱。”,道出“白露”的来历,把它拟人化。一个“爱”字和“娱”字,此“白露”就活了。
第二句承第一句之意“月下宠庭桂,昧内厌萤孤。”(昧是天欲要黎明之时),一个“宠”字变作成血肉有情之人;又一个“厌”字表示心情的阴阳性;桂花为季节植物,八月绚馨,得“白露”滋润恩泽可谓“宠”意;黎明时,萤火虫孤单地飞旋,而被突然降落来下的露水淋得惊慌,寻求躲避,可谓厌罚而惩之的形象,所以用一个“厌”字。
桂是植物属静态,开花而芬芳;萤是昆虫属动态,飞翔有荧光,二者对仗可谓佳对。
第三句:“喜卧菊半蕾,扑蛩翅不愉。”承接第一句“娱”之意,进一步发展,加深露水的印象。用一个“喜”字和“卧”字,“喜”是爱好;“卧”是躺身的姿式。“白露”像一个天真纯洁顽皮的孩子,很高兴快乐地躺卧在半开而未全开的菊花蕾苞之内,晶莹闪光。“扑蛩翅不愉”,一个“扑”字把这个“白露”孩子顽皮淘气形象表现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当秋虫正在振翅奏鸣时,一滴露水打落在它的翅上,它定会受到惊吓,一下子失去了愉快的心情。
菊和蛩也和上句一样对仗,静动分明。
第四句:“戏耍五更客,撒头蛟人珠”
还是承上之意,“五更客”是为了生活而早起谋生意之人,他们是辛苦的勤劳者,顶星露而奔波,不计凉露风雪之艰辛。“蛟人珠”,是晋张华《博物志》:“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表示谋生路是辛酸苦泪;以“白露”比喻珍珠挂在头发上,早起为业,一头劳苦泪珠,不容易啊。
以“白露”为题写的诗很多,都是描写风景,其实就是写的秋色风光,写的白露节气这一段时期的自然景象,并非是写“白露”自身,多是偏离“白露”主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但是作者没明白这一段时期为何称为“白露”的这一概念,若是明白了这深层次的概念,就会理解去怎样写“白露”这首诗的表达立意。
有的人认为,“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属仲秋,描写“白露”期间的自然风景,就是写“白露”,因为这段时期就叫“白露”。笔者认为,“白露”可以代表这段时期,因为,它是这段时期的主要自然特征,姑且把它当作这段时期的主令者皇帝,假如,它是皇帝名叫“白露”,其它的秋光风景的现象是它的臣民,在写诗时,“白露”皇帝是主题,词句却去描述它的臣民,和它皇帝“白露”扯不上多大关系,这也算是写“白露”吗?
例如乾隆皇帝,他主政大清王朝一段时期,有人写乾隆,主题是乾隆,却去描述和珅和刘墉;或者当时的行政区域,苏州、杭州、京城等,这样是不是偏离了主题?是不是应该写乾隆个人的事迹(丰功伟绩)才正确?
笔者认为,诗作有“破瓢盛玉液”,和“金杯盛水”还有“金杯玉液”三种形式,一种是不计格律而来表述主题;一种是讲究格律工整,而偏离主题。唐诗《寻隐者不遇》则是不讲究格律而是主题诗意鲜明,含意深刻,脉气畅通,意境深远的“破瓢盛玉液”的绝佳形式;有些人写的诗,格律、韵脚符合规范而远离主题,东扯西扯,是意脉不通受堵的诗作,就是“金杯盛水”;当然,格律严谨,韵叶规范,立意清新,脉气畅通,意境夐幽,蕴含哲理的诗就是“金杯玉液”。
写诗要写活诗,不要写死诗。个人所见,不同莫喷。【编者按】:诗是好诗,衔华佩实;文是好文,见解独到。诗与文,相得益彰,比翼齐飞。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