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火枪
(2021-01-31 06:03:13) 说说大全 -
现在的小孩,尤其是小男孩,都有各种各样的玩具枪可以玩耍,我们那时候,一件也没有,却都会自己造个“洋火枪”,偷偷地玩。
为什么叫“洋火枪”?因为与“洋火”有关。说来话长。中国早期,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贫穷落后,物资匮乏,各种生活用品,甚至武器,都依靠从国外进口,因此都加了个“洋”字,如洋枪、洋炮、洋装、洋布、洋伞、洋油、洋火等,从解放前一直延续到我们那个时代,虽然不少东西我们逐渐都能够自给自足了,但是很多称呼,至今农村还在这么叫着,譬如火柴——洋火。
我们造的玩具枪,是带响声的,有的动静还不是一般的大,要用火柴头做“**”或“引药”,自然就叫“洋火枪”了。
造洋火枪要用不少材料,做起来也比较麻烦。先用一根比棉棒稍粗点儿的长铁丝,照着枪的轮廓,做成一个双股的骨架;前端伸出一段单股的铁丝,在单股和双股之间巧妙地折上去一个环扣,作为前挡部位,也是一个瞄准的参照物;手握的食指部位上方,两根铁丝之间留出一定空隙,放扳机;后面的大拇指上方,也伸出一小截单股的铁丝,作为扳机后端上面的支点;根据留好的空儿,用单股铁丝做一个扳机,上面后端再折一个小环,恰好套在支点上,钩动扳机,自然抬起;顺便再做一个可以挂在支点上的撞针,上面留好挂钩,针头用锉打磨一下;再把父亲从煤窑底下,放完炮后捡来的,花花绿绿的带塑料皮的细铜丝,把支架细细密密地缠绑了,既结实好握,又美观漂亮。
枪架做好了,去车行里找一段换下来的旧链子,拆下十几个链母来备用,找一个车辐条帽,用锉把一圈方楞锉圆了,拿两个链母并在一起,把锉好的辐条帽用铁锤楔入一端的圆孔,让两个链母牢牢地并在一起,再把辐条帽上的小孔用小锤子从外向里纠一纠,让小孔变得越来越小,能用火柴棒塞住就行。
最后一关。把十来个链母一端,并排串在枪架前面的单股铁丝上,把铆在一起的两个链母串在最外面,找块破自行车内带,剪下窄窄的一段橡皮圈套上绑了,固定在支架上,用橡皮条把扳机也固定在支架上,再把撞针上的挂钩与前面的链母用一段橡皮圈连接在一起就行了。
橡皮圈有弹性,玩洋火枪时,只需先把撞针稍稍往后拉,把前面的两个链母向一边错一下,露出圆孔,松开撞针,针头就露在了外面,用火柴棒把前面的小孔塞住,把红红的火柴头用指甲刮下来,塞进孔洞里,再把撞针使劲往后拉,把前面已上药的链母掰正,一只手按着前面的火柴棒不动,另一只手小心地把撞针捏紧,松回去,轻轻地把火柴头顶进去,顶结实了,再把撞针拉回来,挂在后上面支点上,这时候就可以对着天空或者背对着墙角扣动扳机了。清脆的响声,伴随着腾起的一团烟雾,那火柴般的烟火味儿,便也直钻鼻孔了。
我们一般都是从家里偷了火柴,出来玩玩,过过瘾。进入年关,赶了年集,特别是家里开始辞灶放鞭炮的时候,我们就拣拾些掉在地上的“哑炮”,把外面的纸一圈一圈地撕了,最后扒出来一些银白色的鞭药,我们叫“铭子”,小心地倒在挂掉针时,从卫生室赤脚医生那里要来的,带皮塞的小药瓶里,时间长了,就能攒满一小瓶儿。放了学,歇星期六星期天,或者放寒假里,我们就把藏得自以为很严实的洋火枪,偷偷地拿出来,找个没人的地方,或者到坡里、东沟、南河沿上,用自制的,把铁丝砸扁了捏成的一丁点儿的小勺子,把攒的小瓶里的“铭子”挖一两小勺子,倒在枪眼里,用火柴棒轻轻地捅一下,准备好后,对着一边放了,声音特别得响,两小勺子“铭子”的响声就能顶一个鞭炮。倘在两节链母的外面再砸上一个铜的弹壳,灌满了从另一种鞭炮里扒出来的灰药,捣实了,再如前面所述,用“铭子”或火柴头做引药,放出来的响声,如同一个大花雷般响彻云霄,震耳欲聋。站在远远的地方,捂着耳朵,可见从弹壳里喷出的一段火焰,实在是太危险了。只有上了中学的二哥,他们伴伴的才敢玩,我也从来没敢玩过。
2019年12月14日深夜写于临沂【编者按】:全篇文字对洋火枪的起源和制作过程给予了充分而细致的描写,仿佛就是一份制作教案,令有过曾经经历的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