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_1700字

(2019-09-12 02:14:44) 读后感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1700字


干货满满的一本书,早在知乎上拜读过许多采铜的文章,通读全书发现一如他的文章,说理性极强,在对自身方法进行透彻阐述的同时也可看见作者对于知识的虔敬态度。

所获如下:

一、采铜法则

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这是作者判断和处理事情的一个标准,实际上就是通过考虑当下收获大小与收益影响力来分类事情。

(一)基本概念:

1、收益值

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

2、半衰期

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二)意义:

1.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尽管去做。

2. 不要只盯着那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只要对你有长期的益处,仍旧可以去做。


二、时间尺度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记述历史的三种时间尺度,其中最长的时间尺度,关注的是一个地区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中等的时间尺度,关注的是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因素;而短时间尺度,才是传统的历史学所关注的具体的历史事件。布罗代尔认为,具体的历史事件的出现,往往具有随机性,在表面现象背后,是更深刻和稳定的导致该事件发生的中、长时间尺度的因素,这些因素才是更值得历史学家记述的。

如果用这种变换时间尺度的方法,去评价我们每天接触的信息,从原本追求“即时兴奋”的信息模式切换到追求“长久受益”的信息模式,就不难把那些“噪音”辨析出来,并且过滤掉。你主动过滤掉的信息越多,也就意味着你越有富余的时间、精力甚至脑力来寻找和领会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这种思维方式事实上是提醒我们把眼界拉长、放宽,去考虑更本质、更深刻的问题和事情,与此同时要把一些无足轻重的事情不断剥离掉,把时间和精力聚焦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三、谈格局

这是作者对于格局最高者的定位,可以用来做一个参考:

三度格局:至善之人(“看众生”)

(一)目标:

以改良社会、增进人类的福祉为最高目标。

(二)眼界:

往往对他人有很强的同理心,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有深刻的认识,部分人可能同时具有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兼具理念人的特性。

(三)信念:

个人对整个社会负有责任,应该努力地去改善世界,减少世界的苦难和不公,部分人可能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典型的人物如音乐家、哲学家、医生和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史怀哲。


四、图层工作法

这一方法要求我们先期对工作进行分类,尽量把同质性工作集中起来。其实在我看来,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转换耗损,更有利于提升对同质性工作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可以集中处理同质性的工作,减少不同质工作间的转换损耗。不同“图层”的工作由于性质不同,所以需要的资源是不同的,当你可以依次完成各个图层的工作时,你就可以依次调用不同的对应资源,而不需要在不同的资源间穿插切换,这样你的工作效率就可能更高。同时,它的另一个好处是,提示和方便我们为作品附上更多的图层,以增加作品的层次和厚度。


五、围绕核心概念组织知识

在多个领域中,专家的知识都不是对事实或公式的简单罗列和堆积,而是围绕着核心的概念或者“大观点”(big ideas)组织起来的,这些“大观点”引导着他们去构筑和拓展自己的领域。

其实这一见解与建立“知识模块”是近似的。


六、我们偏见产生的原因

(一)以偏概全

我们总是偏好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甚于抽象的信息,即我们的思维和决策更容易受少数特殊事件的影响,

(二)先入为主

人一旦形成对某个问题的看法,那么接下来就往往只是在佐证这个看法,只关注能证实这个观点的论据,而对相反的论据视而不见,因此就无法从反面来考虑问题。

(三)思维盲区

每个人受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必定会存在思维中的“盲区”。

如上三种原因总结的较为深刻,我想应对的方法应是尽量用数据说话、不要仓促下结论,在兼听的同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持续不断地学习。


七、尽量保持语言文字的简洁:参考斯蒂芬·金的案例。


综上,用作者的一句话来引导如上的各种理论是再好不过了:

在现实世界中思考理论问题,在理论世界中思考现实问题。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