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读后感_1800字
(2019-09-08 22:06:21) 读后感 -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读后感1800字
读后小结:
一、作者用了大量大量的实际案例分析,非常详实,论证充分,包括很多大人物如莫扎特、富兰克林、国际象棋冠军等等的例子,其中20世纪60年代末匈牙利心理学家拉斯洛·波尔加(László Polgár)和他的妻子克拉拉(Klara)用他们的三个女儿(苏珊娜、索菲亚、朱迪特)做实验,培养了三个女性国际象棋大师世界冠军的例子,以及富兰克林自学成为写作高手的例子令我印象深刻。对书中例子感兴趣的可以认真看,不感兴趣的略过即可。
全文简单阅读后,令我更进一步地知道要掌握一项技能是需要刻意去练习,而不是天真简单的练习,刻意练习是为了掌握技能,在此过程中相应也获得了知识,而普通练习或许能获得相应知识而不一定是技能。
二、作者从批判分析热门的”一万小时定律”着手,认为并不是长时间努力就能成为某行业或领域的杰出人物,或者具有天才基因之类的,而是需要刻意练习,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表现与水平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他把这种通用的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
天才、智商高只能是你更快地对某样东西感兴趣,并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从事该项工作,而练习是决定某人在某个特定领域或行业中最终成就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如果基因在其中发挥作用,那么,它们的作用会慢慢消失。
三、刻意练习包含有目的地练习。有目的的练习不是天真地练习,它具有四个特点:需要具体可达到的目标,需要非常的专注,需要及时对练习过程和效果进行反馈,遇到瓶颈时需要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出舒适区。
四、刻意练习要创建心理表征。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比如看到“狗”这个字,你脑海里就能大概知道它是个怎样的东西。
并分析了心理表征是如何有助于找出规律,有助于解释信息,有助于制定计划,有助于高效学习。
五、通过前面的阐述给出了刻意练习的七个特点:
1.是刻意练习发展的技能,是其他人已经想出怎样提高的技能,也是已经拥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的技能。
2. 刻意练习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而且要求学生持续不断地尝试那些刚好超出他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
3.刻意练习包含得到良好定义的特定目标,通常还包括目标表现的某些方面;它并非指向某些模糊的总体改进。
4.刻意练习是有意而为的,也就是说,它需要人们完全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
5.刻意练习包含反馈,以及为应对那些反馈而进行调整的努力。
6.刻意练习既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
7.刻意练习通过着重关注过去获取的技能的某些特定方面,致力于有针对性地提高那些方面,并且几乎总是包括构建或修改那些过去已经获取的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逐步的改进最终将造就卓越的表现。
针对这7个特点,我们需要做到三点:一是确定谁是杰出人物,二是然后找出杰出人物和其他人之间的差别,三是找到之后就是不断地有目的地练习,最佳的办法就是寻一个优秀的导师指导并及时给予你反馈。
六、在工作中刻意练习要摈弃三种观点:
第一种错误思想是我们的老朋友,即认为某人的能力通常受到基因特征的限制。
第二种错误思想认为,如果你足够长时间地做某件事情,一定会更擅长。
第三种错误思想认为,要想提高,只需要努力。
如果你没有进步,并不是因为你缺少天赋,而是因为你没有用正确的方法练习。
七、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的方法:首先是找一位好的导师,然后专注和投入地刻意练习。没有导师时可以学习富兰克林如何提高写作水平的例子(对照《观察家》刻意练习)。没有导师的时候要有效地练习某种技能,须牢牢记住以下三个F,即: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以及纠正(fix it)。将技能分解成一些组成部分,以便反复地练习,并且有效地分析、确定你的不足之处,然后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它们。在刻意练习的过程用可能会处于停止阶段,此时需要保持强烈的动机,以新的方式挑战自己,着重攻克特定弱点。但保持动机,要么强化继续前行的理由,要么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
八、文章后面也批判了天才高智商和自我实现预言(自我否定式的预言),并给出了刻意练习的展望。
九、其中作者用”折弯幼枝效应”也令人深刻,即:如果你将一根刚刚长出来的幼枝稍稍折弯一点点,那么到最后,那根树枝生长的位置,可能会发生重大改变;而如果你去折弯已经长成了的树枝,这种影响则小得多。说明越要开始可以练习效果越好。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