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控力》读后感_1600字
(2019-08-24 15:00:59) 读后感 -
《自控力》读后感1600字
历时两个月,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这对我来说也算一个意志力的考验吧。
所谓的“读书无用论”是我迄今为止听到的最荒谬的理论。我觉得读书最重要的就是学以致用,而这本书就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让我们意识到了自己在生活中产生一些感觉似曾相识的行为的原因,并且从科学角度解释了它产生的原因。使我们对意志力完成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这本书通过一些列的科学实验,从心理学、神经学等多角度解释了有关意志力的问题。也介绍了很多如何提高自控力的方法和途径,我简单罗列了一些感觉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以便查阅。
1.集中注意力
5分钟呼吸法、冥想、瑜伽。通过运动、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来保持身体各部分健康。(因为身体上小小的不适都会让注意力无法集中)
2.摆脱焦虑和诱惑
我们在刷微博、朋友圈、抖音时,常常感觉一小时很快就过去了,自以为是在获取外部信息,其实和实验中的小白鼠一样,是在为了不停接受能让自己感到快乐的刺激,这也是书中所说的“即时奖励”。是不是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我们其实也为了缓解自己怕与社会脱节而产生的焦虑不安。而这种方式不但不能缓解焦虑,还会上瘾,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摆脱诱惑,我们可以试着与诱惑保持距离,或者让接触诱惑的成本和难度增加。卸载那些手机上对自己产生的APP,比如微博、抖音、王者荣耀、淘宝等(由于我们已经被微信绑架,但可以选择关闭朋友圈更新,这样可以有效阻止我们不由自主地刷朋友圈),经本人亲自测试,前几天可能会有些不习惯,但是不超过一周,你就会习惯,而且会觉得自己的意志力还是很强的。更让人感到高兴的是,你发现自己把原来被那些APP所占用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和学习上,比如背英语单词、读一本自己书架上存了好久的书,集中精力为自己的工作做规划,查阅专业资料,睡前做3组仰卧起坐等等。
3.管理压力
我们常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没错,适度的压力会让人努力奋进,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当压力超过一个人的承受阀值时,就会激发他应激性,本能地趋利避害。这种本能会瞬间击溃意志力,并通过一些不可控的方式发泄出来。(可以脑补一下水库闸门的溢流口和闸门遇到洪水时的不同场景)
压力分为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而很多内部压力大都是外部压力传导和转变而来的,所以最终都转变成了内部压力。从本质上讲,所有的内部压力都是没有管理好造成的,而从古至今,很少有人真正做到范仲淹式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以,当今社会对压力的管控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部分人都会认为玩游戏、上网、吃东西、购物、看电视或者去KTV是很好的放松,但事实证明,这些项目只会让你暂时麻痹自己,结束后你会很快陷入更大的压力和焦虑之中。
缓解压力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是立即去做那些让你产生压力的事情(Just do it),比如你已经严重拖延,马上就到deadline的工作任务,我保证做完后你会立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另外,积极进行体育锻炼、阅读、按摩、冥想或做瑜伽,以及其他有创造性的兴趣爱好也是不错的选择。
4.延迟折扣和即时奖励
经济学中有个名词叫做“延迟折扣”,也就是说,等待奖励的时间越长,奖励对你来说价值越低。很小的延迟就能大幅降低你感知到的价值。
未来的遥远、抽象、不确定性增加了选择的恐惧。在风险面前,个体通常会选择具体而即时的奖励,或者在紧急情况下出于本能反应,产生应激性,趋利避害。
这为我们做困难的事情提供了理论支撑:一旦决定做一件事,就把它分成几个重要的节点,并在每个节点完成后设定奖励,及时兑现,而且你最好能看到这个奖励,并时刻暗示自己,继续下去你还会有更多的奖励。
个人成长过程中“延迟折扣”的发生,正在拉开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就像蔡康永说的,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