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_1700字

(2019-09-21 13:24:06) 读后感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1700字

阅读本书前前后后一共花了5个小时,但受益匪浅,作为一个工作了10年的人来说,很多书中的道理有很多共鸣,同时,也感到我浪费了很多时间。
这本书,作者从心智的角度出发,来阐述自我管理与时间管理的问题,作者是一名新东方的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接触了大量的学生,很多年轻人身上的问题看得很透,写的很到位。但我认为,这本书看似是讲时间管理、自我管理,实际上是在说如何养成习惯,修炼自己的品格。
这本书的按我的理解整理了以下三点:
1、了解自我、看清自我、认知自我
这个就是书中所说的心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要了解自我,同时认清自我,从哪些方面呢?出身、背景、性格、教育等等,就是要深刻的明确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的定位,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会获得什么样的机会?我有什么样的资源?等等,比如:王思聪能做的事,你就做不了,因为你没出生在王健林的家里,不要去说,我是王思聪,我比他做得更好的话,这就是没认清自己的表现。
我们要对自己有个深刻的认知,从而来明确适合于自身的人生轨迹和奋斗目标,我们不能妄想去做首富,也不能妄自菲薄去当乞丐,这都是极端的表现,也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正真的认知自我应该是客观的、淡定的、辩证的。
2、看清事物本质,参透事情背后的真正的东西,要增长能力,就要学会坚持,要养成习惯
人们看事情往往看不透,只是通过表象来判断一件事情,这是大多数人都在犯的错误,尤其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今,很多人看一个新闻往往只看内容和导读去判断一个新闻的内容,然后来大说特说,发表观点,而当今无良的媒体也恰恰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用吸引眼球的标题和导读引起人们关注,而往往标题很内容相去甚远。
每一件事情,都有他背后的真因,就像每一件事都有因果一样,我们要学会,锻炼自己去看透事物的本质,去参透背后的真正的东西,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而这恰恰是需要生活和经历的沉淀才能做到的,这同样也是年轻人应该追求的方向。
而我们要去学,要做一件事,要增长能力,都需要长期的磨练和坚持,能速成的都不能使你区别于他人,比如:自行车人人都会骑,不会的也能马上学会。
比如,我们的自主汽车,我们缺乏基础研究,我们讨厌基础研究,总想弯道超车,结果发现我们造出来的车除了样子好看,使用性上一塌糊涂,当年时任一汽总经理的竺延风说出了:耐住寂寞二十年,被媒体和同行们一顿抨击,且不论媒体断章取义,但从今天来看,好像20年还不够。中国人急功近利,做什么都想马上出成果,马上赚钱,今天扔进股市10块钱,明天就像变成100块,然而这往往都遭受沉痛的打击。
3、改变思维方式,客观、辩证是我们看世界,了解世界的基本思考方式
传统是怎么来的?书中举了一个5只猴子的例子,比较典型的说明了传统是如何来的,但传统是否是对的呢?这也要辩证的看,有些是对的,但更多的是错的,传统意味着从以前流传下来的,就意味着这些传统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是有效的,放在今天是否有效呢?这就需要我们改变思维方式,重新看待这些传统。
人类看世界,了解世界的方式是通过文字(文字是一个统称,它的演化有很多类型),面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该如何去看待不断向前发展的世界。
比如,计划重要还是行动重要?比如,记忆力的好坏是天生的么?比如时间就一定是金钱么?这些问题我们都会回答,也能说的头头是道,但是我们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或者事情背后的真相?计划和行动哪个重要是有先决条件的(时间、空间、资源、环境等等)等等这些问题,我们一直在接受传统的思维方式,我们认为时间等于金钱,我们认为成功就是钱、好车、别墅,我们认为幸福就是我比你强。所以,改变思维方式,多用辩证的方式看世界,对一件事物多几个角度看,多采用思辨的方式来问自己是否看透了,名人说的也不一定对等等,提高我们的心智。
这本书整体上来说还是面向年轻人的,尤其是刚工作、刚上大学的年轻人,很多的道理如果你不看书,自己悟,得到35岁以后才能悟出来,但是等到那个时候,什么都来不及了。而这恰恰也说明了,谁能更早的悟道、成熟,谁就能先人一步获得成功。但大多数人注定还是平淡的,要不然中国岂会只有一个马云。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