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_1000字
(2019-09-02 11:11:37) 读后感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1000字
读茨威格的文字,有一种感受叫准确。他用近乎赘述的方式娓娓道来,用华丽的词藻细细描述而不会让人心生浮夸之感,因为在他的引领下,能够准确地感受到虚无缥缈的风拂过脸颊,能够感受到清清的溪水划过指尖。但是,当我看完斯蒂芬·茨威格的生平经历时,我想此前的理解当是过于肤浅了。也是由于我对他的文字知之甚少,所以,准确的讲,我并没有准确的体会茨威格在文章中真正想表达的深意和内涵。书看完了,为了表达我敬意,在此附上各篇中期短篇小说的创作背景,资料来源网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创作背景:1922年1月,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茨威格平静地等待着战前世界的各种主义浪潮离去,追忆昨日世界的种种问题,反思自己的创作,开始了最为重要的十年创作期。《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正是他思想转折期的代表作。这个文本是茨威格所处的变革时代的精神危机的文学表达,同时也是茨威格在浪漫主义退潮后对其以自我为核心价值的怀疑和反思。《象棋的故事》1942年2月23日,茨威格和他的妻子在巴西服毒自杀。他在去世之前,完成了《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录》,这是他一生的历史,也是他那一代人的历史;这是对昨日的世界,亦即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沉沦的资产阶级世界的回忆。他死后发表的《象棋的故事》创作背景:《象棋的故事》是他站在犹太人的立场上,用犹太人的意识和心态看待这场战争,并用一个犹太人悲怆的心灵去感受战争对人尤其是对犹太人的伤害。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如果人失去了自己立足的土地……人就挺不起来腰扳,人就变得越来越没有把握,越来越不相信自己。\\这既是潜隐于《象棋的故事》中的主题,也是茨威格对生活现实的感受和寻求死亡的原因。他在写了《象棋的故事》短短的五个月后,就自杀身亡。《马来狂人》创作背景:我们只知道这部作品创作于1922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第4年,这部作品可以称得上是心理的\\惊悚剧\\。《女人和大地》创作背景:无《夜色朦胧》创作背景(参考):发表于1910年,这篇小说以独特的视角来观察人生,反映人生,揭露了上世纪末奥地利社会的普遍现象,两性问题上的虚伪。
看完以上资料,真心认为我没有读懂大师的杰作,真的是需要导读才能看懂的智慧。一个作家的生平经历,是会渗透到他的作品当中的,而由阅历而产生的智慧,又会透过作品本身慢慢析出,这是一个美妙的过程,值得好好品味。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