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_3500字

(2019-09-02 07:45:42) 读后感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3500字

1704

8.10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读的第一本很烧脑的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断断续续读完,收获颇多。给5星。第一次感受到方法论在现实生活中竟然有如此强大的作用,和高中接触的哲学是截然不同的。能够从书中收获到很多东西,第一次认认真真的把笔记写在本子上,而后进行第二遍粗略阅读,最后进行复盘输出。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这七方面是我们人生中都很重要的部分,我觉得此书于我而言,给了我很多建设性意见。

以下是我的几点收获。

时间。

时间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公平的,但每个人利用时间的方式却不一样。合理利用时间,去做一些长半衰期,高收益值的事情,这样才能做到认真生活,好好工作。道理我们都懂,可真正做到的却很少。闲暇时间都是看电视,看小说,打游戏,很少的人会去坚持自己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而看电视,看小说,这些可以给我们带来短暂性的快感,但做完之后就只剩空白了。相比写作,绘画,DIY等这些有创造性的工作却可以带来高质量的休闲。

为什么要多读经典?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信息时代的发展,键盘上的敲打逐渐代替了手写,于我而言,这是一个小小的悲哀。因为我喜欢纸质的,有温度的文字。而正如经典,它是经过百年,甚至千年依然存在的作品,反复翻阅可以找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经典暂且被我称为“慢作品”,而我们现在很多人都会选择快节奏的生活,所以我们看见公交车上看电视剧的我们,看见走在路上不断刷微博微信的我们。而这些正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2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和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去其真正意义与价值。

合理利用时间,提升时间的使用深度。――找到并保持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以达到高质量的休闲,即能努力工作,也能好好生活。

选择

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通常,我们都是选择“满意原则”的方案,但真正明智的做法是应选择“最优原则”的方案。

行动

精益创业:比如,阅读一本书的经历不算是产品,但对这本书深入透彻分析的文章可算作产品。我们可以去思考下一个人的“最小化可行产品”是什么?

把“未完成”变成“已完成”:不论何时,我们永远都无法完全准备好,对待事情的时候,顶情略七斗,有7分准备就可以让自己去做了。因为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自己能力的不足点在哪,自己应该往什么方向努力。有人批评,我们应该很开心,因为这是我们成长的一次机会,在此之后对产品不断修正。

从工作核心区开始,利用多线程工作,当把核心区的内容完成时,就算是把整体完成的差不多了。就像一篇论文,如果我们先思考这篇论文的的主题是什么,框架怎么划分,而后再去搜集资料,把框架填充,这样整篇论文就轻易完成了。所以,任何时候,掌握事物全貌,先从工作核心区开始,效率会提升很多。

集中处理同性质工作,先分解同性质的工作,再组合完成。

前瞻性思维和总结性思维。在酒店里刚进去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到逃生出口和安全通道,这是具备前瞻性思维的人会想到的。而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去总结,通过复盘积累智慧。复盘在我看来,一定程度上包含自我沟通,但就是这样的总结,可以让我们一步一步从量变到质变。

行动先于思考的价值。实践和理论是不能相互脱离的,我个人看来,有时行动再思考前,但有时思考先于行动。

学习

如何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只有最后作用于现实的学习,才是唯一有效的学习。而如何去做?首先,学会向自己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其次,主动建构知识,最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通道。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存而不阅,只是信息的搬运工,却没有把我们学过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只有当我们把信息进行解码,然后去调用我们已有的知识系统,结合新信息材料,进行拓展和修正,再次整合成自己的常用知识系统。这个需要再去实践。

寻找解码的入口:

1。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

2。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

3。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这样其实是利用了横向和纵向的思维,其实学习本身就是深度和广度的结合,很多东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就会有新的发现,特别是解码,虽然花费时间长,但做好了,收获是很大的。因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做中学。同时也可以结合逻辑分析学中的ECRS法则,丢掉过去的常识,重新进行整合。

把知识当成一项技能来操练。求知的三个级别是:信息,知识,技能。那知识怎么去操练?

1。写作式操练。每次看完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等等,都可以输出它的读书笔记。因为有潜在观众的监督,文字会更有逻辑,思考会更有深度,输出也会更有质量。当然,这种输出需要获得反馈。比如,找一个和自己水平差不多或者略高于自己水平的“写作同伴”,获得专业的反馈意见,然后继续修改完善,这样才会进步。

2。游戏性操作。

3。设计性操作。

思维

如何修炼思维?

1。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大脑需要“舍弃”一些东西,不能对所有东西都吸收,我们也需要去过滤没有价值的信息?

2。培养简洁的表达能力。让我想到逻辑表达力中如何进行有逻辑的交涉能力?其中一点是表达精简,而表达精简恰恰是提升思维的方式。有时看似我们说的话越多,但并不意味着这个人的表达力就很不错,相反正是由于他不善表达,没抓住重点,才说的很多。

3。思考可以有自己的形状。根据情境选用合适的图形。我很喜欢这点,图形所传达的观点清晰明了,逻辑传递清楚。

才能(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才能,努力需要有效的策略。)

没有突出的长板最危险――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木桶原理是正确的,但其实对于团队适用,但不适用于自己。――“T”型人才,我们应先把一竖站稳,培养在某一方面的才能,再去提升那一横的含金量,否则,就会每一点都只是会一点而已,却并没有自己的优势才能。

专注在一个领域走到最后。齐白石先生就是最好的例证。一本书画不能得到书,就临摹半年,然后用上十几年的时间去学习,这样一丝不苟的精神在现代社会很少有。不做“差不多”先生,而是去把每件事做到极致。

花大部分时间专注一个既定领域,再拿较小部分时间去尝试其他领域――“杠铃策略”。与逻辑分析学的“ABC分析法”有异曲同工之秒。把80%的时间和精力在20%的作业项目中。就像每天10小时固定学习时间,花8小时专注主业,花2小时自由支配。这样就可以去专注提升自己某一领域的能力。

不断为自己设计“必要的难度”挑战,在做事情时,深入下去,培养真正的兴趣。

成功

标准化教育的风险:

1。标准化教育的风险,大学学的专业化知识无法满足新型化专业人才的需求。

2。教师教授的知识脱离应用实践,而很多知识都需要应用于实践领域,而现在很多高校职称评定是论文的发表情况,所以,大部分情况下,老师很难引导学生如何学以致用,如何从学校走出去,去做应用型的工作。很多大学生却不知其中一二。

怎样从大学步入职场?

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请坚持你的与众不同。就像苏珊大妈。2009年参加选秀节目《英语达人秀》而一举爆红,这位苏珊大妈演唱《i dreamed a dream》(我曾有梦),在几个月后,video在世界各个网络上竞相传播。从此,大家都知道了这份胖胖的,萌萌的,坚持梦想,又有一副好嗓子的大妈。这就是她的独特性,那我们的独特性是什么?

尽量去做酷的事情。什么是酷的事情?不酷就是生活原本的状态,而酷,就是在生活原本的模样上,加上一些新奇的色彩,创造出另一种新的方式去呈现出来,这就是一件酷事了。就像读一本小说不算是酷事,但如果你把这部小说的寓意做出别具一格的解读并写成文章,就成了一件酷事。

以下是7种方法可助我们完成酷事的一臂之力:

1。抗拒自己的欲望,或者延迟满足欲望。

2。质疑貌似最可信的言论,不盲从任何人。

3。屏蔽流行信息,或者只在固定的时段接收流行信息。

4。思考最不可能的事情,为其发展出可能性。

5。保留和发展自己的“怪癖”,并将其发展成自己的竞争力。

6。为小事物狂热,并在小事物中发现大世界。

7。开展思想试验和行动试验,让思想和行动相互激发。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