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西游记》读后感_1600字

(2019-09-20 06:30:41) 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1600字

《西游记》是施耐庵写的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小说。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在大闹天宫后受菩萨指点,护送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又遇见猪八戒和沙和尚,师徒四人挑着马,背着担,一路降妖除魔,经历九九八十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现代的大多数年轻人对《西游记》的最初印象大概都是来源于电视剧,特别是86版的《西游记》,非常深入人心,可谓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也许有的人因为看过电视剧版本就自认为了解了《西游记》的全部,对阅读原著失去了耐心和好奇心,老实说,我也曾是这“有的人”的一员,但幸好,我拿起了书,并且认真的从头翻到尾,在品读的过程中,又一次被故事的情节吸引,并对小说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大概就是文字的魅力——可以让人静下心思考一些问题,并发现文字隐藏的信息。

86版的《西游记》是改编施耐庵的小说《西游记》的,总体来说,大部分内容都是贴合原著的,但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改动,读原著,才能让人认识到人物最原始的模样。

《西游记》为我们刻画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师徒四人,其中孙悟空的形象绝对深入人心,在品读原著之前,我眼中的孙悟空会七十二变,神通广大无所不能,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顽猴,读完原著,我依然觉得孙悟空很厉害,但他不是无所不能。在降妖路上,他经常需要找救兵帮忙才能救师父出妖洞,他也并非天不怕地不怕,因为他会怕师父念紧箍咒,担心师父赶他走,伤心时也会放声大哭,是个有血有肉的孙大圣。尽管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但他的心不是石头做的,而是和普通人一样有温度,会懂得感恩,会因为打死无辜小妖心生怜悯……再说说唐僧,在原著中,唐僧是一个相当懦弱的人,动不动就哭哭啼啼,比如唐僧得知凡马被小白龙吃了,想到取经的漫漫长路无马代步便“泪如雨落”;悟空推到人参树,镇元仙归来打了悟空六十鞭,唐僧在旁看着“泪眼双垂”,怨三个徒弟闯祸连累他……如此软弱的唐僧,正如悟空所说“总是一副脓包形”。唐僧是肉眼凡胎,身上不可避免会有凡人的劣根性,特别是在取经的前半段表现出的懦弱无能和是非不分,都让人忍不住想骂醒这个迂腐的和尚,还好,在吃过妖怪的好几次亏后,唐僧终于也学聪明了。猪八戒给人的印象就是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在取经团队中是个比较圆滑的形象,总能猜到师父心里的想法并通过拍马屁获得师父的信赖,这让读者们都为悟空感到委屈,明明悟空的功劳是最大的,但唐僧却好像视而不见,悟空的行为一旦不合心就念紧箍咒,猪八戒还在旁边煽风点火。尽管猪八戒有不少缺点,但在关键时刻猪八戒还是顾虑大局的,比如在师父赶走悟空后被妖怪抓走,八戒通过激将法将悟空从花果山请出来,让取经之路得以顺利进行。沙和尚在师徒四人中是比较默默无闻的一个,主要负责挑担的工作,从不抱怨苦和累,虽说贡献不大,但也是不可或缺的。

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途中出现过很多妖怪,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劫是“真假美猴王”,这一劫其实也引起了很多读者遐想,这假美猴王到底怎么回事?以前看过篇文章说如来嫌真猴太闹腾,无法掌控,所以弄假成真,借假猴把真猴打死,让假的代替真的陪唐僧继续西天取经之路,当时很震惊,看完原著后,觉得这种“代替说”简直就是阴谋论。我更愿意相信真假美猴王都是孙悟空,假猴只不过是真猴的二心,这二心产生于取经路上悟空的委屈和怨念,由此产生的心魔。所以,假美猴王实际上是由悟空的心魔变化而来。“真假美猴王”是取经路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劫,从此以后,唐僧不再轻易对悟空念紧箍咒,也不再赶悟空走,八戒也很少挑拨是非,师徒四人在不断磨合中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并顺利到达大雷音寺取得真经。

最后,借用胡适的评价,“《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这点玩世主义也是很明白的;他并不隐藏,我们也不用深求。”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