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江大河(王凯主演)》读后感_2000字
(2019-08-19 01:41:47) 读后感 -
《大江大河(王凯主演)》读后感2000字
1978到2008,光阴流转,一代人随历史的长河出场,又悄然退场。故事围绕改革开放以后三位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展开,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三种经济成为了改革开放浪潮中三种体制的代表。
1、宋运辉
国营经济的代表人物。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宋的考学因家庭成分而受影响,在希望渺茫之时,姐姐把自己的机会让给了他。学生时代的世界很简单,大多数人的内心深处都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之情砥砺前行。年幼的宋凭借着自己坚忍、顽强的毅力投身书海,努力进步。
有些人有些事就像命中注定一般出现在生活中。凭借雷东宝偶然的关系,毕业时宋有幸进入金州工作。正如每一个毕业的学子,厂里的复杂人际关系、手头不熟悉的工作、同龄人的竞争,都像潮水一样涌来将宋的生活激起惊涛骇浪。
宋运辉一辈子接触的最亲近的人比如父母比如陆教授等都是文人气质,尤其宋的父母老实巴交满头满脑都是忠孝节义的传统思想,想走出另一条路的宋运辉不得不自学成才,在黑暗中摸索。第一任妻子老爸程厂长的倾心传授,才让宋运辉真正接触官僚,令他耳目焕然一新。他必须纠正自己的性格,让自己越来越适应体制。岳父让宋运辉明白,人不可以永远处于从属地位,人得在工作之外有所布局,主动,是最好的防御。人与人的关系如万花筒一般,稍转一个角度,又是一幅绚烂图案,谁都不是大奸大恶。
在宋的故事里,无比怀念那样的时代。宋每日每夜挑灯夜读,研究工作细则,去阅览室找外文资料。凭借努力,宋在程厂长和水书记的培养下,越来越成为金州总厂不可小觑的技术力量。
犹记得在金州设备引进典礼上,年轻的嘴角起燎泡却自信满满的宋;也记得后来变成一名普通官僚的宋。不可否认,宋与程开颜的第一段婚姻掺杂着功利的成分,人生在世,在有限的时间与位置选择最优选,也是无奈必然之举。
2、雷东宝
从军中退伍,受文化水平的限制,由于一些机缘巧合成为了小雷家村的书记。嗓门粗,为人豪爽,这些个性品质令雷东宝广受领导阶层的喜欢,尤其是徐书记的青睐。在那个包产分配的年代,学习凤阳县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听起来不过是历史书上一个小小的变革片段,作为决策者的雷却承担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风险。风风火火的炼钢、砖窑甚至铜厂都拉开了大力发展重工业的序幕。书中谈到的新兴思想,如沼气的利用、稀有物种的鱼类引进,都仿佛带着我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岁月。
集体经济的发展有必然的局限性,没有国家雄厚资金的支持,没有领导先进理念的指引,缺乏技术领军人物,又没有稳妥的管理制度,小雷家村的衰落似乎是必然结局。雷东宝结局的最后,不由得感慨宋评价雷的言论:“大哥,你有局限,这么大规模企业不是你能掌控的。你的文化程度跟不上,你的学习能力跟不上,还有你的观念更新也跟不上……”开头的雷东宝多讨人喜欢,结局的雷东宝就多令人厌恶。雷东宝年轻时体内的温柔随着妻子小萍的去世以及坐牢看清的人事消失殆尽,后来又在小雷家蓬勃发展中迷失了自我,婚姻堕落,生活混乱。
一个人年轻时身上的美好品质和初心是多么珍贵,但仅有美好的理想又显得太单薄。
3、杨巡
个体经济的代表。小杨馒头的出场充满戏剧性。年纪轻轻的杨巡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一心努力挣钱,养活弟弟妹妹们,多次遭到灭顶之灾,但还是坚强的挺过来了。在杨巡的身上看到了那个年代饱受歧视与挣扎的个体经济,也看到了其发展过程中的步履维艰:在夹缝中生存。这样的环境中,杨巡凭借自身的优势和个性特点,迅速发家致富,——甚至连他的婚姻,背后都充斥着各种无法搬上台面的手段。
4.梁思申
归国华侨。从小相对于其他小朋友见多识广,家境优裕,与其他人相处的时候就不甚斤斤计较,甚至经常收敛自己的锋芒,有意谦让。同时她身上并没有富家女的悠闲单纯而有独立觅食带来的一身精明锐利。 回国工作的梁水土不服,在面对杨巡见不得人的商业手段面前,梁思申虽然一肚子腹诽,可是她才不要跟那种人计较,她硬是要保持姿态,无论如何不将有些话说出口。这姿态,在宋运辉眼里便是教养,宋最欣赏的就是梁思申的教养。但同时宋也告诉梁,善良,必须要有所锋芒,否则善意会被曲解为软弱。态度上当仁不让,行动上步步为营,内心里才是与人为善。人心未必都是险恶的,但人心可以被鼓励至得寸进尺,胆大妄为。与商业伙伴的交往,必须认清并把握自己的有利形势,克制对方的心理膨胀,才是长久相处之道。
能坚持理想、信念到成年的人都是蜜水里泡大不知世事艰难的幸运儿。应该大多数读者都喜欢她,独立,美丽,有气质,有追求。现实中也有这样的姑娘,希望她可以一直“飞扬跋扈”地生活下去。
改革开放的20年,从混沌初开到规则逐渐形成,编年体的故事踏着国家变革的节点奏响时代的乐章,有区别于偶像剧小情小爱的格局力量。小说从小村庄开始,又结束在四人故地重游中,也算是一个完美的落幕了。最羡慕梁思申,最喜欢外公。十年山河巨变物是人非,年少时的初心与原则也会在社会的教育下随波逐流。为了得到一些东西必须做出权衡利弊的退让 ,这大概就是成年人的日常吧。
(参考多条读书笔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