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履不停》读后感_1500字
(2019-09-16 18:15:18) 读后感 -
《步履不停》读后感1500字
“人们常说,让时间解决一切。而我们经常忘记询问的是,还有没有足够的时间。”
细腻如水又沁入心扉,不徐不疾却感伤拂面。读是枝裕和的文字,如看他的电影,总能够在那细节成流的平缓叙事中,体会到一种绵延的忧伤。不完全是因为总会出现的死亡阴影以及那种永逝对于生活情感的持续影响,也不是每个剧中人物都会拥有的无处可逃的人生隐痛容易引发观阅者的联想,而是那种几乎与真实生活平行的散点绘描,总是以一种映照的方式不断地提醒读者,可能我们从未关心过生活!
这种未曾关注,首先是我一直以为自己不会喜欢这样的文字。它太过柔和、太过絮叨,没有传统戏剧构造的核心冲突,也没有起承转折的故事情节,平淡得像是自己一直经历并试图逃避的日常。而我总是认为,文学艺术抑或真实追求,如果无法超越寡淡,就难以给予那些虚度了的光阴一种浪漫化的慰藉。于是,我习惯性地逃避琐碎的微末,把目光投向时代、意义、宏大和跌宕。就像书中逃避庸常却难言热爱与信仰的横山良多一样。
然而,随着岁月荒芜,当经历过亲人离开、看见过世事无常、感受过外界冷暖,或许最关键的是,拥有了无法重来的遗憾和伤痛之后,我开始越来越喜欢这种看似清冷明净、风淡云轻却静水流深、厚重忆长的文字和影像。是枝裕和,与小津安二郎、成濑巳喜男一样,善于烹饪五味俱全的家庭私料理,而这种我们曾经可能嫌弃和忽视的生活滋味,正是大多数人付出最大努力坚持的朴素生存。只是,年轻时的我们往往缺乏对于平凡的宽容和善良,而轻视了粗粝不完美却本质真实的生活。
如果我们也能像是枝裕和一样,将镜头推到七年前,如一个旁观者一样重新打量自己生活过的某一天,留意被惯常忽略的世界,我们一定也能体会到《步履不停》中无以名状的怅然若失。一家人,三顿饭,两次散步和一整天絮絮叨叨的家长里短:有欢笑有温情,有隔阂有疏离;有过往的影响,有未来的磨合;有想说而没说的话,有想做而没做的事。而所有这些现实中逃之不及、弃如敝屣的细枝末节,都在七年后的追忆中变成了闪着金光的珍贵回忆,因为错过,因为遗憾。
“人生步履不停,却总是慢半拍”,就像是一个后知后觉的魔咒,让人在失去之后才懊悔伤痛。但枝裕和似乎无意在文字中给出任何忠告或承诺。也许,即便我们都懂得“只道当时是寻常”的道理,也总有些缺失和遗憾,会因为现实的无奈、自我的个性、或复杂的人性,不可避免地成为无法修复的过往。所以,当良太看着死去的父亲,因为那胡子熟悉的触感而终于忍不住泪流不止时,作者也道出了写实生活本应拥有的粗糙和刺痛。
母亲蹒跚着远离之后,可能才会想起之前某个话题的答案;就像你永远不会认真对待“记得看牙医”的反复唠叨。太多的“下一次”“有时间”最终变成了“再也没能和父亲一起看球赛”“没能开车载着母亲去买东西”。但依然,当和自己的女儿前去扫父母的墓时,还是会和她说起那个母亲说过你却不愿相信的“黄蝶”传说……原来,纵有错过和遗憾,同一屋檐下足够长时的共生,也足以让一些孤立的、看似模糊的瞬间,对我们产生强烈甚至是主要的影响。而只要我们步履不停,这些来源于心底深处的情感张力又会以相同的生活细节完成代际的传承,成为“家”或者“亲情”的意义所在。
我们总是在为一种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却往往不太清楚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更好。我们总是被别人教导如何做一名医生,如何做一个领导,却很少有人教过我们怎么当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步履不停是人生常态,但不妨学着放缓些脚步,看看周围熟悉的人、事、风景,想一想我们可能从未关注的生活。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