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个比利》读后感_1100字
(2019-10-02 21:51:52) 读后感 -
《24个比利》读后感1100字
置身人群,却又孤独生活;相信善良,更愿世界和平——读《24个比利》小记:
被这部纪实小说背后的真实案件吸引而来,虽然人格分裂的电影也看了不少,《禁闭岛》《致命ID》《搏击俱乐部》都是上乘水准,不过纪实类的还是第一次,带着些猎奇的心理开始读,读完后剩下更多的是难言的无力感。
在这世上,再也没有比置身人群之中,却又得孤独生活更可怕的事了。24个比利,一群人的“孤独狂欢”。小说里我读的最顺畅的地方就是讲述各个人格产生过程的这部分。看到人性的善良、正直、友善、勇敢的正面,也不乏虚伪、懦弱、暴力、狡黠的反面。合在一起是真实完整、人人皆有的“老师”,分裂开来是挣扎失控、没有名字的“比利”,“老师”的存在是人性使然,“比利”的产生却是独一无二的悲剧。每天在迷茫中醒来,于是,比利的生活真的就过成了“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其实以比利的天赋,把他一生的经历当作一个天妒英才的故事也不为过,有时候,为“比利”在失落时间时的所作所为感到恨铁不成钢,生出一分气恼。可转念一想,无法掌控人生的无力感又让人只剩心酸。庆幸比利能够遇到愿意对他伸出援手没有轻言放弃的“陌生人”,但社会酿成的悲剧终究也没得到社会的真正原谅…但话又说回来,面对苦难,比利分裂人格,选择消极避世的做法,相较而言,我更喜欢《飞鸟集》中的态度:The world has kissed my soul with its pain, asking for its return in songs…
如果比利的多重人格真的是伪装的,那他大概是宇宙级影帝…我愿意相信人性和这个世界的善良,但更希望世界和平。虽然心疼比利的遭遇,可是对那些谴责和质疑的声音也无法完全拿批判的态度对待。比利是家庭悲剧的受害者,比利的犯罪对象毕竟也是受害者,一味的宽容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也是对受害者的不尊重。罪与罚陷入道德困境时,宽恕比利的次优选择必然不会被全体大众所接受,但仍然痛心于一些无良媒体站在道德制高点,无视事实的猛烈抨击(这句好像在说《搜索》)。冷静之后亦惊讶于酿造悲剧的源头无人追责…比利的继父和让人同样失望的亲生父母才应该是舆论风暴的中心。残破不堪的家庭是滋生犯罪的温床,是性格畸形的罪魁。比起温饱,精神世界的富足更显珍贵。人性本就是多面体,当亲情友情爱情的温暖束缚住了罪恶的滋生,“世界和平”并不遥远。
再从不带感情色彩的角度思考一下,其实很好奇人格分裂的过程是不是大脑的深度开发?按照“老师”的描述,阿瑟甚至可以在退去后仍然钻研他爱好的医学知识,似乎不同人格之间可以并行工作和学习。比利实属个例,不过人的潜能极限在哪里还真的未知,如果像《超体》那样的还是算了吧,毕竟希望世界和平…
最后,再期待一下小李子的《The Crowded Room》,奥斯卡影帝能否奉上宇宙级表演,拭目以待。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