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纽约客》读后感_900字

(2019-09-25 00:38:26) 读后感

《纽约客》读后感900字

读这本书之前,以为书中的纽约客是“New Yorker”,不想却是“梦里不知身是客”的客,读罢甚是感伤。
几篇中,最喜欢的是《骨灰》,读得很压抑,也读得很迷茫,《夜曲》亦是如此。那个时代的青年,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己的一腔热血,不同的政治信仰,却是一样的爱国情怀,不同的人生轨迹,却是一样的晚景凄凉。海峡两岸,国共两党,当年的那些奋勇进取,终究是错付了。那么谁对了?谁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就好像一道判断题,无论你选择爱不爱国,无论你选择国共,时代都无情地将你提交的考卷判为零分。选择回国的知识分子,有什么错,他们一腔报国热情无人搭理;选择留在国外的知识分子有什么错,却要一生活在愧疚中。而两位老人的一生呢,他们如何对待这个时代,而时代又如何伤害他们。纽约不是他们的故乡,他们是客,而大陆就是故乡了吗?不,那是他们死无葬身之地。回不去是无奈,融不入是心酸,不想回去是愧疚。后记里有一首陈与义的词,道尽了残存的人的悲哀,道尽了书中人物的凄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我对文革时期有着莫名的感情,对此类的作品额外关注,但又小心翼翼不愿轻易去触碰这段伤痛的历史。我总在想,那是怎样的时代,为什么人人都说自己是无辜的,为什么人人都是伤痕累累。疯狂的人为何能如此扭曲,悲剧的人又为何如此凄凉。是什么造就了这一切,是一位伟人的错误,还是那个时代的盲目。那个十年,了结了多少人的一生,多少人含恨而终,多少人委曲求全。今天的我看不明白,那么亲历那场浩劫的人如何看得明白。
剩下四篇文章,其实也是喜欢的。时代造英雄,苦难中也出好作品。李彤那一代的纽约,终究不是她们的纽约。而关于同性恋的那两篇,说不出的感慨,不过是性别相同,依旧是爱情,为何要让他们承受这样的苦难。可是这种苦难源自什么,源自放纵,又能怪得了谁呢?太沉重,不过大伟和东尼真是好有爱。所以,大伟是如何染上艾滋的?
最后要吐槽下后记为什么要加那些书评,评论家的书评,简直就像中学语文的阅读理解,太看重写作手法技巧和深层含义,颇为牵强无趣。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