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_1300字
(2019-08-20 15:55:10) 读后感 -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300字
这是一本在生活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书,“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类似于这样的理想与现实的描写更是唯美的无以复加,让人忍不住一探究竟。
然而“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真是一条至理名言。如果说这本书是让你在现实生活中行走过程中别忘了时不时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未免有些牵强。
前两章看得一头雾水,看到第三章的时候才渐渐理出一点头绪:斯朱兰是个半路出家的画家,生前在生活圈名声很臭,画作也是名不见经传,死后却被誉为画画天才,作品为世人追捧,烂糟的生活也被奉为名人轶事,甚至平添不少传奇色彩。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斯朱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一个证券经纪人,娶妻生子,生活和睦,却因“心血来潮”打算学习画画,并一发而不可收,甚至认为世俗的事过于烦心,不能专心作画,索性抛妻弃子独自一人蜗居法国,当作者一句句质问他的时候,“这跟我有关系吗?”是他为自己开脱的最佳辩词:他可以忍受孤独、穷困,可以一无所有,可以饿上几天不吃饭,却一刻不肯停歇地去创作,这样的超脱,似乎我们都不好意思去责备他。可是,难道因此斯的妻子就活该没丈夫、孩子就活该没父亲?未必。斯朱兰让人觉得可恶的不是他对梦想固执的追逐,而是当离去注定成为必然的时候,他内心竟没有丝毫的愧疚,他的冷漠令人发指。
独居期间生病,朋友好心收留并悉心照顾,他却拐走了朋友的妻子,满足生理和心理需求后便将其抛弃致其自杀。“这和我有关系吗”再次让他心安理得。面对生命竟也如此漠视,很难想象画出的画作有怎样的灵魂。
这样的一个令人憎恶的人,作者为什么对他这么感兴趣,不断发掘他的故事?因为他超脱于俗世的羁绊,内心充沛的是对艺术纯真不懈的追求,这是我们这样的俗人所向往的。于是才有了后边和斯朱兰有关的人的描述,一个个片段拼凑出来,勾勒出一个伟大艺术家的艺术特质:作品不被认可也要作画,宁可打零工吃不饱饭也要作画,生命的最后关头病痛缠身也要作画。正是这样完整的多角度的描述,才让我们抛却偏见,全面认识了一个伟大的画家。就像书中有一段说的,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一片天地,斯朱兰在英国、法国、罗马都与世人格格不入,却在大溪地太平生活,只能说他是属于大溪地的。
单就艺术成就来说,斯朱兰就像一尊发着圣光的佛。他身上也有着普通人所向往的品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他真实的写照。可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任何人都不可能遗世而独立,况且一个与社会绝缘的人,又怎能让人相信会创作出有灵魂的东西呢?想起歌手罗琦说过:以前觉得随心所欲就是叛逆,但是随着时间慢慢流逝,人的长大,更懂得这句话就是,人是应该要有自制的,要克制的,在你自己的世界里做到随心所欲。而像斯朱兰这样内外皆随心所欲,还是不要的好。
如一些人所言,作者或许是想告诉我们:在满地的六便士里,记得抬头看看月亮。若以成败论英雄,斯朱兰也的确是一个极具说服力的例证。但我始终觉得,形与灵只有统一了,做出的事情才会有美感。观点我接受了,论证我不赞同。做事,学习斯朱兰的态度;做人,不要沾上斯朱兰的冷漠。
PS:不会写书评的人强写书评,真是痛苦[捂脸]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