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彷徨之刃》读后感_700字
(2019-08-19 11:14:34) 读后感 -
《彷徨之刃》读后感700字
看到很多人说熊孩子也分很多种,不能全怪家长之类的言论,挺无奈的。我认为其实区分熊孩子的意义并不大,说家长有过错也不是说要如何去埋怨家长,只是告诫所有的家长去教会孩子明辨是非谨慎行事是多么重要,这一点很有意义。
少年法的纵容是导致少年作恶日益猖獗的重要因素,这固然是这本小说中一直在强调且贯穿始终的,但我认为书中隐晦地同样地在揭露家长的“恶行”,二者在少年犯罪这件事上起的作用不相上下。少年犯的家长,出事之前不多管教,被殴打也只懂妥协,甚至为了躲避儿子替他租房子送他出去独立。等到出了事,警察找上门来了,也只是一边口口声声说着我的儿子不会这样做,一边连确认照片的勇气都没有。懦弱的帮手少年诚的父亲也是一样,出事之后只是想着逃避责任,教儿子如何给警察留下好印象从而减轻罪行。这是大多家长的通病,对他们来说,包庇永远比教育更轻松。少年法呢,只不过是纵容了他们这种心态,加速了青少年恶行现象的膨胀而已。就连主人公,在内心独白里也曾说,他在女儿出事之前,根本不曾重视过其他类似的案件。而一旦厄运降临在自己的头上,就再无后悔的余地,谁也不会施以援手,你只有自己承担苦果。
可是家长们好像总也不会想得到。
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写着这样的忏悔:“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为了点醒世人使其不致空余悔恨,也为青少年犯罪去除一份隐患,所以批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