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至味在人间》读后感_1300字

(2019-09-07 00:25:50) 读后感

《至味在人间》读后感1300字

这本书比原本预想的时间,结束得要早。清晨一场大雨,让好梦被惊醒,翻来覆去,再也睡不着,只得拿起微信读书,进补一些粮食,时辰尚早,不急起床。

读这本书有两个收获:

一:跟着作者在他的美食体验中做了一次遨游,美食方面的专业术语有一定了解,至少,多认识了许多新的菜。《舌尖》系列,我是极为推崇喜欢的,将美食该有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又融入了许多人文情怀,似乎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在其中。看到文章后半部分,作者对《舌尖》成功秘诀有一个讲述,那就是着重地展现出个人进食的美食体验,并将进食的味蕾,观感放大于众人的视网膜前。这在纪录片中的确是一种很聪明的做法,让你的叙述能全篇没有一丝冗杂,时刻吸引住观众的眼球。这本书中亦有十分精彩的美食描写,如令我震撼不已的羊尾一段,以及美食前各种贴切自然的定于;其中也有纪录片手法的展现,多体现在食物的细节上,如“肉汁在齿缝中狼奔豕突。”精细二字的追求不是体现在对食物精致繁复的制作工艺上,而是紧紧抓住其在口腔味蕾中一刹那的绽放。所以令人读来有耳目一新之感。

二:一个美食爱好者个人的情怀。美食爱好者,作者的自称。我认为,文字是记录一个人情感的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无论你刻意与否,你的性情总会不自觉地渗入到你文章中的字里行间,我推崇于“知文论人”,而非“知人论文”,写作的切入手法,长短,表达方式都能体现出你一定的言语习惯(但小说一般除外)。作者是一个能在出世与入世之间自由穿梭的人,毫无疑问的是,由于众多烟火气的牵扯,作者明显在美食上更爱入世。是否真正的大师都是真实的人?作者从不刻意抬高自己的身份,也不会标榜自己吃过的美食珍馐有何许多,而是就按照自己的饮食习惯来,喜欢就是喜欢,看不上眼就是看不上,没有故弄玄虚的那一套,也不会刻意端着,这让我想起了那三层境界的第三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也可看出,作者在文中推崇的也是如他一般真性情的人,是能在一个行业中做到顶尖但仍有一颗赤子心,时刻清楚自身实力,并能谦虚学习的人。所以,作为我们普通人,难道还需要去刻意端着吗?看到大师在真性情间自由跌宕,回想起平日的口是心非,不由觉得一阵汗颜,长此以往,真怕自己几十年后,成了一个连味觉都麻木锈蚀的人。就美食来说,我们很可能已经身处许多珍馐中了,此刻“身在福中不知福”,对身旁美味视而不见,却向往刀叉森然的食不知味,但大师告诉我们:你错了,并且我对你这种行为表示很鄙视。这也不是让你对现处环境,不思进取,不求上进,而是想要你自己活成一个真实的人,并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镜。

最后说一点不成熟的读后感:这本书中,美食比例大概只占到百分之六十,特别引人入胜的更是寥寥。全书每篇故事多是由人文而起,这样在了解作者真性情的同时,不免也觉得铺陈过多,会影响到“猎食者”的心情,一两篇文章尚可,但当这些故事全都集中在一起,我也没能一口气读完全书。最后,来个总结,对于其他的“美食爱好者”来说,看书的确没有看《舌尖》尽兴,但这本书你可以更多地了解作者这个人。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