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罪与罚》读后感_1600字
(2019-09-04 09:55:34) 读后感 -
《罪与罚》读后感1600字
历经三个半小时读完这篇巨著,这也是我第一本读完的大部头巨著,很有成就感。开始看时,总怕自己看不完,想要放弃,可是不看完又觉得不完整,像是没有看过一样。在一次次放弃与坚持的角逐中,终于看完这部巨著,真的很累。
《罪与罚》是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世代表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拉斯科尔尼夫斯基因生活而杀人,给心灵与精神造成严重创伤,在一次次的痛苦的精神折磨中,因女主人公索尼娅善良温柔且具有牺牲精神的高尚人格而想要获得灵魂的救赎,最后苦役八年,终于凤凰涅槃,重获新生。
第一次完整性阅读俄国巨著,真的很不习惯,特别是巨著中的长句,看得特别累,不过这些长句中,却又有种长诗般美感,感情丰富,读上一段,很有趣味,长篇累牍,就有些累了,需要有大勇气大毅力才能坚持,而我做到了,这就是最大的收获吧。可能我的阅读速度较快,可就是如此,依然需要三个半小时,可想而知这次阅读之旅中困难,看完之后,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实干出真知的务实精神善良的愿望也是有的,虽说颇为幼稚;甚至还能发现诚实正直的行为,尽管这里出现了数不胜数的骗子,然而务实精神仍然没有!务实精神是稀世之宝啊。
这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核心的思想,即务实精神。而这种务实精神与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致的,而这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具魅力、最伟大、最具人道主义精神的地方。在当时俄国虚无主义、空想主义的社会风气下,这种务实精神更是显得难能可贵与稀少。而文学艺术的思想更是国家民族意志的一种具象化体现,当文学艺术思想与修养被边缘化时,社会风气就会逐渐恶化。而这种务实精神就是个人精神生活的良药。
中国这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固然经济建设获得飞跃性增长,可是精神文明建设却逐渐落后,甚至跟不上社会步伐。我不知道这个社会怎么突然病了,也不知道社会什么时候能好起来,也期望能早点好起来。
活着就是希望,活着才能有机会热爱一切他也情愿这样活着,远胜马上去死!只要能活着,活着,活着!无论怎样活着,——只要活着就行!
我也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想死掉,自暴自弃,厌恶身边的一切,好在学会了逃避,逃避可耻可的确有用。那些伟大的艺术音乐作品,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灵魂与生命。
我喜欢中岛美嘉的《我曾经也想过一了百了》,也喜欢MJ的《Beat It》,因为他们具有灵魂,具有生命的力量。向死而生,亦不是热爱生命与生活的勇气?
读过余华老师的《活着》,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一种是活的极致,一种是死的极致。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就是纯粹质朴,也是最直击灵魂深处。活着本身就是人生的意义,活着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良知与法律之间的角力“是我那天用斧头杀死了那个年老的官太太和她的妹妹莉扎薇塔,并抢走了财物。”
这让我想起了阳明公的致良知,以及苏格拉底之死。这种埋藏在灵魂深处的折磨,唯有自由救赎才能减轻。良知与律法,哲学的终极问题之一。古龙小说里的经典结局总是反派人物是没死,也可以说死了,正如“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杀人之后,灵魂与精神上的痛苦煎熬,比死还要痛苦难受。
何为罪,何为罚然而那些人一举成功了,因此他们是正义的;而我失败了,因此我没有资格让自己迈出这一步。
杀一人为罪,杀万人为雄,杀百万人为雄中雄。如希特勒、拿破仑、曹操、白起这样的人,有罪吗?他们杀人与平民杀人有何不同?
正如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战争性杀人与和平性杀人有何不同?何为罪,何为罚?而这也正是苏格拉底之死想要证述的哲学问题。而这也是《罪与罚》与《战争与和平》最伟大的地方之一。
爱与复活爱使他们复活了,对另一个人来说,这个人的心就是永不枯竭的生命的源泉。
爱是生命最根本的元能力之一,而爱证明我们还活着,懂爱、知爱、惜爱、去爱,生命更加精彩!
记于2019—2—8。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