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国藩》读后感_1000字
(2019-09-10 08:36:24) 读后感 -
《曾国藩》读后感1000字
写在前面,想聊聊左宗棠。
本书里令人眼前一亮的人物。不得不说,中学的近代史低估了左宗棠。
在看到本书之前对左宗棠仅限于了解到清末名臣,论战术,甩下曾国藩几条街,书里唯一一处传奇的战斗便是左布下的空城计,虽半天即被识破,但却成功拖延时间等到援兵。
后期连同洋人建立战斗力极强的楚军,收拾天京被破之后的乱局,定陕甘回乱,耄耋之年远征新疆,一生几无败仗。这与只要亲临战场必败的曾国藩完全不在一个段位上。
从“两个半圣人”之说开始尝试了解曾国藩,看到书籍前半段时一度经不住吐槽,这也算圣人吗?
湘勇起兵需要多人联合“算计”,官场相斗被迫搬师衡州;靖港大败,三败石达开,被李秀成祁门围攻,身为主帅屡次自杀,身陷重围依赖部下屡次相救;塔齐布、罗泽南等早期部下的战死;一己之私杀金松龄,杀韦俊,这样的人怎么还堪称为圣人。半个也算不上。
然而看完全再回顾之时却发现自己确为偏激,评价有失偏颇。如曾国藩本人所说,日常精力二三用于打仗,而六七需要用于应对官场和朝廷,虽不能说这是曾的强项,但是至少是他为湘军几十年的发展奠定了政治上的基础,也是他慧眼识人,同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等等名臣深交。清末名臣几乎尽处于曾国藩的幕僚。这样的团队建设能力,也足以称之为半个圣人了。
借用左宗棠的一句话: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命运安排了陈敷这样的人物来为曾国藩引路,前期湘勇筹备期以风水玄学忽悠,中期以老庄之学启发曾处理官场关系,后期鸡鸣山论天下大势,可以说对曾国藩一生的重要节点都有参与。然于对于天下大势,两人均受限于当时的时代,无法跳脱出寻找更好的道路。
陈敷意皇不仁取而代之,再上位之人便能确保天下昌平吗?这也是未知数。曾国藩意维持现有和平局面,殊不知仅仅几十年后华夏大地便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或许正如曾自己所言,都是天命,气运使然。
如果说看完本书有什么收获的话,感慨于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处处出现的诗词,奏表,书信等等均流露着当时文化的魅力,看起来畅快淋漓。也可学习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学习曾国藩的换位思考能力,现实社会的人并不会同电视节目中表现的那么无脑和脸谱化,一定都是喜怒哀乐的复杂个体。处理事情时如何兼顾他人的情感,是一门值得非常深究的学问。
如果要说本书的缺点的话,可能唯一的便是太长了,足足看了一周才看完,推荐有时间的朋友阅读。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