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金时代》读后感_800字
(2019-09-14 22:43:58) 读后感 -
《黄金时代》读后感800字
波涛滚滚、微风习习、乐声朗朗,坐在黄河岸边,看两岸波澜壮阔,品书中人生百态。
终于读完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依稀记得大二第一次读王小波的书时,翻了几页便果断放弃。现在想来,有些书就像父母常说的那些教条,年轻的时候总是觉得已经老掉牙,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慢慢发现,原来真的是这个理。
初读此书,有点像读马尔萨斯的《百年孤独》,通篇给人一种天马行空,肆意妄为的感觉。
以文革为背景的小说不少,但是大多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或生离、或死别。但是王二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我不知道王二身上有多少王小波的影子,但是王二身上散发着那种诙谐、那种痞劲儿,让人们发现,原来在那个知识分子倍受打击、自我意识与个人尊严丧失的年代,还有人活得这么肆意、这么洒脱、这么放浪形骸。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性的探讨都讳莫如深,似乎一涉及这个话题始终是与肮脏龌龊划等号的。尤其是在文革那个压抑个性的年代,性更是一个令人忌讳的话题。正是因为如此,越是压制,越是反抗的厉害,王二对性的追求与理解,既胆大妄为有直接露骨,即便因此受到批判、教育,也乐此不疲,无所畏惧。可以说,这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最有力的反抗。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虽然写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虽然没有刻意的说教,但是去向我们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赞美,一种对人性的尊敬。尤其是对性的描写,性也是人的欲望的一种。人皆有欲望,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敢坦率地承认。所以读王小波的书有一种快感,这种快感来自于作者敢于把别人不敢直接呈现在你面前的东西直接甩给你,来自作者天马行空、直面本质的写作态度。
“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向“永锤不朽”的生活致敬!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