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失乐园 读后感 (6)篇

(2019-07-18 04:06:35) 读后感

失乐园

作者:渡边淳一

失乐园在线阅读地址

失乐园 读后感  第(1)篇


追求自由,最终被自由

渡边淳一,一个颇受争议的作家,世人给他的标签似乎是一个情欲大师。生前,日本比较有名的文学类奖项也因此与他无缘,但是换个角度讲,他的作品即使在他死后也没能随他一起淹没,还能在世界各地备受争议,以另一种方式一直站在文学的舞台上,不能不说是一种成功。

第一次读渡边的作品,说实话,单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渡边的文采,和小说情节的构思都是极好的。文采方面,书中的景物描写部分,读之有种身临其境之感,且景物的不断变换也是紧随着情节的发展。小说构思方面也是充满了紧迫感,从主人公出轨伊始,到双双殉情,中间所经历的心情的转折,各自与家人,朋友,同事,社会的矛盾冲突一步步激化,描写的像亲自经历过这件事一样,读来更有真实感,更易勾人心弦。

  全书读来,总有一种颓废之感笼罩在整个故事框架之外,说是殉情,倒不如说是害怕失去那种极致的热烈的幸福,朝起朝落,像初升的朝阳,在相互了解中,爱越来越浓烈,经历了正午的极致热烈后,终归为冷淡,最后落下帷幕,就像文中多次提到的婚姻,初始两人也是由相爱走在一起,最终淡漠的如同陌生人,如果没有子女的血缘相连,没有文明道德的束缚,人恐怕会回归到最原始的本能上吧。

这本书的评分并不高,其中涉及的出轨,情欲,自杀也许触及当下的文明道德,在这个法则下,一切相悖的都是要被遏制的。可是文明道德又是个什么东西呢?正如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提出的质疑,很多法则不过是想象出来的东西,真正让人说,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他反复提到《独立宣言》中自由和平等这两个词,可是真正的自由平等又是什么,提出自由平等的那个年代,普通大众受权贵压迫,想要的是身体和精神的平等。那时追求的是纯粹的身体和精神的平等。站在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人生而平等,组成生命个体的分子都是一样的,维持生命都需要氧气,水分,食物,矿物质,人最终的归宿都是身体机能的死亡,有信仰的人在上帝面前,灵魂也都是平等的。

文字的出现,文明的发展,让我们被一个个教条束缚着,被圈养在社会这个怪圈下,人是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人是永远不会生而平等自由的,贫穷与富贵导致下一代从出生,就在一步步拉开差距,一代代传承下去,鸿沟只会越来越大。想要自由,最终得到的就是被社会抛弃。久木和凛子在抛弃了家人,朋友,同事之后,最终也从社会网中独立自由出来,可是他们得到了什么呢,是只有两个人的世界,仿佛全世界只有彼此,这样活着和死亡就没差别了吧。

  这些在文明束缚下,人们讳莫如深的字眼,只不过被渡边掀开了文明的遮羞布,回归人类最原始的本能,也是大自然给所有生命唯一的法则,生存和繁殖后代。人类未开化之时,每日所想不过是活下去和繁殖后代,文字的出现,让一切本能欲望被遏制,爱情也不过在这世间出现尚短,过去没有自由恋爱一说,两个人面甚至未见就组合成家庭,然后繁衍后代,一辈子没有爱情,也不会有婚姻从最初的甜蜜走向平淡,到最后的淡漠,这种落差激发了人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

  渡边未评价出轨到底正不正确,但是笔者认为他为出轨找了一个理由,认为出轨并不是不可接受的。他用大量篇幅描绘了男女主人公各自家庭的生活,也是很多中年人的婚姻现状,婚姻经历了年轻时的热烈甜蜜开始走向淡漠,这种淡漠可怕到连普通的朋友关系都比不上。两个人因为一张纸,生活在一栋房子里,却几乎没有任何交流,对于对方的生活也毫不在意,让人不禁感叹,婚姻到底为什么会走到这个境地,这样的生活还有继续下去的必要吗?另一方面,他提到情欲是人生来的本能,没什么可羞耻的,认为近代日本对这方面压制的厉害。其实,抛开社会性,这是世界大千生物的生存法则不是吗?总结这两方面,笔者认为,渡边觉得出轨是可以理解的,两个人生活在一起,从生物本能上已经不能得到快乐,遇到一个与自己身体契合度很好的人,追求本能也是自然法则。

  读书的过程中,笔者和很多人一样很困惑,这么多的性爱描写有必要吗?对情节的发展有作用吗?好像只看到男女主人公沉溺在情爱中不能自拔,大量的性爱情节把爱情弱化了许多,好像感受不到爱情,最后的死亡也不见得有多轰轰烈烈,因为不是因为爱而不得,是怕当下这样的浓烈最终会烟消云散吧,所以记住这一刻的繁华,才是死亡大部分的原因。甚至久木的死亡也是凛子一步步心理的引导而致。

文中也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女人总是感性的,男人很多时候是理性的,但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人的大脑构成是没有差别的,按照卡尼曼的观点,人都有系统1和系统2,系统1控制着直觉,感官等感性方面的,系统2控制着理性,监督系统1做出更理性的正确的决策。但是,现实中女人确实更易感情用事,这个问题只能交给那些社会专家了。

对于没经历过自然法则的人,实在是难以切身感受渡边描写的那么美好的感受。除去开始的好奇心,后边遇到性爱情节大都一眼扫过,所以读完这本书,想着,如果剃掉性爱部分的刻画,在掺杂更多的周围人的情节,这就不再是一本只有两个人的故事,而是处在社会这个环境下,在各种恐怕人自身都无法描绘其形的文明法则下,主人公在出轨,婚姻,友情,亲情,道德之间苦苦挣扎到窒息的社会性故事。这种挑战道德禁忌的大胆举动,一面满足了人内心的偷窥欲望,另一面看到当事人的纠结痛苦,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又有一种嫉妒的矛盾庆幸,果然挑战社会权威的人不会有好下场,却又嫉妒矛盾于对方的勇气,有勇气挑战自己内心深处想而不敢的事。就像久木身边那些总是一副八卦又羡慕嫉妒面孔的朋友和同事。

  对渡边不太了解,读完这本书,心里一直有个疑问,渡边是否是一个很孤独的人呢?他追求自由,崇尚人性的解放,最终却备受争议,社会也给了他自由,而这种自由却是被文学界乃至世人孤立的无尽孤独。

失乐园 读后感  第(2)篇


这是一本讲述一对已婚男女婚外恋情发展的书,文中对男女的性爱以及其过程进行了大量的、极其细致的描述,可以说通书以性爱贯穿,作者对男人之性、女人之性的探究令人惊叹,对男女性事的细节及情感体验的了解及描述令人惊叹。这对男女沉溺于醉生梦死的男欢女爱,因性爱的高度契合、性感受的极致快乐而坠入爱情深渊,她们认为这是纯粹的爱,她们守护这种“纯粹的爱”,他们一遍遍追求更新鲜、更刺激、更深邃、更淫秽、更醉生梦死的性爱;他们为了他们的爱情,不惜脱离社会,不惜众叛亲离。最终他们为了永远拥有对方,为了将最极致最好的状态保留下来,选择了一同赴死,他们在性爱最极致最巅峰的状态中以躯体最紧密的姿态服毒自尽。

这对求“真爱”的情侣认为从爱情的角度来说,他们的所作所为并没有错,但社会道德伦理方面却使得他们的爱不被允许。后来在他们可以脱离各自婚姻的情况下,他们考虑婚姻琐碎会消耗爱情,他们害怕进入婚姻后他们的爱情也是会走下坡路的,所以他们选择在最好的时候去死,他们认为这一年多两人相遇,拥有了彼此,有了最幸福的爱情,此生已经没有了遗憾,所以他们幸福的去赴死了。

我还从未看过对性爱有细致描述的书籍,起初看这本书,因见大量的性爱描述,故事情节前期又尚无较大起伏,想要弃读,但看读者评论及序言对此书评价较高,就继续读了下去。所幸本人画面感不强,否则文中描述真要叫人脸红心跳(从性爱方面来说,还可以算一本普及两性性爱的书)。

作者描述这样一个婚外恋情以及这样的结果,其想要传达的精神只有作者最为清晰,以免误读作者,我不去妄加领会其精粹,但讲一讲自己的体悟。

一、爱情固然没错,但是起初两人各自的婚姻也是曾经有过爱情的,婚姻里的爱情到后来归于平淡甚至是冷淡,多少有一些自身原因。而即使再遇见爱情,还是无法保证这次爱情就永远不会消逝,所以对于追求这种爱情自由而不顾一切的行为,保留意见。

二、两人的爱情主要是由于极致契合极致快乐的性爱而来,不知道精神方面是否高度契合,两人是在脱离社会、脱离生活的情形下相爱,如果带入社会、带入生活的属性,是否会因为琐碎而导致精神分离?

三、如果两人因客观实际原因不能再拥有完美性爱了,没有了曾经的完美性爱的两人又是否还如此相爱?以文中描述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三、既然遇见真爱,爱到极致,人生就真的完满了吗?这就是全部的意义了吗?性爱的极致快乐,就是活着的最大快乐吗?我想,我们生,我们活,还有更多可以追寻的意义,还有更多可能令我们快乐的东西,我们的幸福是可以叠加的,随着经历、阅历、收获的增长,我们可以越来越幸福。即使是两人的爱达到了幸福的顶端,俩人在对人生的共同追求中共同体验中,还会得到属于另一种层次的幸福。所以,相爱到极致就死去这样的选择终归是一种极端。

四、从作品角度来看,如序言所说,本文各章节题目含义隽永,与内容丝丝入扣,将自然流变与人生衍变不露痕迹地融为一体。作者对于每个词语的选择、每个场景的渲染、每个细节的描绘都力求精致、剔透,每一章节,都是一幅幅令人眩晕的浮世绘。

作者的文字是美的,作品的意义是较深刻的,对于两性知识也算是一个普及,对于婚外爱情面对社会道德、伦理该何去何从引人深思。

最后,读本书让我认真思考,怎么样才算是真正的爱情?爱情靠什么来长久维系?

虽然对因性爱而相爱的这段爱情不完全认同,但我还是挺佩服文中男女主的,至少相互真诚、坦率,勇敢追求“真爱”,但也许对其各自家庭婚姻的失败,其本身就验证着,他们不够用心把握已经拥有的、来之较易的事物,这也许是人类的通病。

失乐园 读后感  第(3)篇


  内心甚是震惊!为他们感到敬佩的同时,又有一些伤感。这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失乐园, 失去快乐的园地。

他们觉得自己很快乐,认为这是“纯情之爱”?

我不能理解。

我觉得这更像是告诉我们,抵制诱惑,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放纵自己,最后走向“失乐园”

久木和凛子一度疯狂的陷入享乐之中,为此,甚至和各自的家庭,家人,朋友,工作,甚至是社会,决裂,同时暗自窃喜又苦恼的矛盾着――一边陷于情欲不能自拔,一边又感觉被社会所抛弃而寡欢,最终走向“幸福的顶峰”。

在我看来,选择死亡,大部分原因大概是为了逃避现实吧――两个都有家庭的男女,在一起乱来,别人会怎么认为呢?家人会怎么想呢?同事呢?以后怎么办呢?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会不会彼此厌倦呢?就这样过下去,继而平平淡淡么?这是我真正想要的么?这都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吧。

   当然,他们的爱情,假如称为爱情的话,也是令人震惊的,客观讲,失去的好像比得到的多太多了,家人,朋友,同事,经营二十多年的家庭,工作等。

让人不得不佩服这样的勇气。

 有人追求烟花的刹那绚烂,

有人向往小草的平平淡淡,

和而不同,因而精彩。

千人千思,以上仅代表个人看法。

多多指教!

失乐园 读后感  第(4)篇

从书名我就猜到大致内容,无非是放纵肉欲直至死亡的故事,但是没有阅读无权置评,所以还是买来看了一下。先说一下阿部定,我觉得她就是一个变态,并不是说她的思维不正常,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是有理由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知道该做和不该做就是正常人的底线。战争中被血腥刺激的军人屠杀群众,在人性的角度上也可以理解,但仍不能赦免其罪行,阿部定为爱痴迷杀害恋人,也可以理解,但她必须为此付出相应代价。我是支持精神病人犯法与常人同罪的,若不能为自己行为负责,便不能称之为健全的人,凭什么享受健全人的自由权利呢?略扯远,回到本书,主角两人主要的热情来源并不全在于性,而在于一步步破坏道德的罪恶感带来的兴奋,这是一种向下的,堕落方式的爱,这种爱其实是空虚的,倘若没有道德谴责,一切顺利,他们俩最多一年就腻了。既然是向下走的爱,除了死亡别无出路。爱有很多种,有沉迷堕落的,也有积极向上的,但是爱的本质是让人感到幸福,幸福是什么?哈弗调研说,是恋人亲密,友人陪伴,拥有和谐的社会关系。所以我不喜欢这种堕落的爱情,它是一种对爱的误解。就好像哲学一样,原本的思考是为了追求真理,结果思考的结果却总是虚无,这就是跑偏了。好的爱情会让人变得更美好,好的性也应该是甜蜜和开心的。最后,这本书其实就是极品小黄文,谁让我想活得真实一点呢?所以只好老老实实的公开阅读,还写了这么大段书评。鉴于我的微信读书号被亲妹关注,特此郑重通知,未满25周岁禁止阅读。

失乐园 读后感  第(5)篇

这是个虚无缥缈的故事。手机一关,一口气读完,哪管今夕何夕了。对作者不甚了解,也不觉得这本书如传说的那样奇异,这个故事设计的还算新奇但离真相太远!尽管如此,我仍然感觉到了作者那慈悲且有趣的灵魂,一颗美好且带了一丝忧郁的灵魂。我们沉浸在书海,我们去到了另一个世界里面,我们终究又回到这个充满真相的世界里面...几时梦,几时醒,亦真亦幻...我们是盲目的行者,我们真的在不念过去,不畏将来。你几时想过终点?你可有想过这条路的终点?闭上眼,想象已到达终点,再也没有了的时间...你怕不怕。如果时光能倒流回来,你又想如何走过这一生。真相其实老早就摆在眼前,只是我们关上了发现的双眼。好读书,且读好书。可我们为甚么要读书,我想,是一种窥探,是一种对生命密码的窥探,即想要幸福快乐是有密码可译的,如何到达幸福的彼岸则需要机缘更重要的是悟性!我们因为爱、因为悲伤、因为一去不返的旧时光而对此时此刻倾注了全部热情,暖溶溶的爱意在心底生了根,发了芽,从此,这个世界变得不同。。。愿你,愿我都尽快踏在通往幸福的途中。。。想起美丽了一生的我的女神赫本女士,她必是一位在中年时候窥破生命密码的人。

失乐园 读后感  第(6)篇


又有多少人能遇到这样绝美直至走向毁灭的爱情。有人说,看完这本书一度压抑,而我看到最后他们走向毁灭的时刻,眼泪是不受控制的。“凛子……”“亲爱的……”当幸福达到最顶点,毁灭,永存。内心是压抑的,虽多少对这样的爱情有期望,但确实很少有人有勇气做到,也难遇到。对社会存在的各种制度我们没法一时改变,也许终有一天会改变。也许是对社会对人事还并不了解,但多少也懂得了社会制度对人性的制约,以及爱情永远无法长久。婚姻会使两个人惰怠,剩下的是责任,是共同生活形成的习惯,变成生活伴侣,变成亲人。这让我犹豫,但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也会走向它,依赖它。芸芸众生,几人能成为十几万人中的一对儿。。。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