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红楼梦》读后感_1300字

(2019-09-01 13:10:19) 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1300字

<黄叶村里梦红楼·三>
从‘爱新觉罗·敦诚’诗中,明明白白称其有[不如著书黄叶村]之诗句留存于世,又不得不以其诗之内容再多言几句。
这首作于清·乾隆二十二年之<寄怀曹雪芹 ·霑>,其内容主要分为五段,起头[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蒿屯。]主要谈其曹雪芹之出身将门,如今流落民间之飘零身世。二段[扬州旧梦久以绝,且著临邛犊鼻裈。爱君诗笔有才气,直追昌谷破篱樊。]谈其曹雪芹之文气出众,才华横溢。三段[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接罗倒着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是‘敦诚’感怀与曹雪芹在"右翼宗学"时的情谊。四段[感时思君不相见,蓟门落日松亭樽。]则是‘敦诚’表达此时与曹雪芹已是两地睽离,思念甚切之意。而尾段[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扣富儿门。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则是规劝曹雪芹之意。
而这诗尾一段才是问题之关键。对于曹雪芹,‘敦诚’是极其珍视和看重之,[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一联指劝雪芹要安贫乐道,勿攀附富贵,勿摧眉折腰,要保持高洁脱俗之气节,如雪芹这样之大才,是有自己之归宿。[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当富贵人家给予一点残羹剩饭,其脸面之上还显摆着施舍给你的慈悲德行了,你曹雪芹如何受得了这种委屈,还不如在黄叶村著书,才是真正的快乐和有尊严的事。总体评价这首诗是寄怀相思,规劝于落魄中的雪芹,保持高洁之励志诗篇。
当雪芹于‘乾隆二十二年’收到‘敦诚’自长城喜峰口松亭关寄来之诗,心中一定感慨万千,雪芹不是无心写书,也不是才情耗尽写不了书,而是无暇顾及写书。所谓:争教天不赋穷愁,是敦诚没有想到过的。当时之西郊黄叶村,可非如今‘北京植物园’内之山水怡人,宜居惬意,称为穷乡僻壤也不过焉!
而雪芹此时从‘右翼宗学’出来以后没有经济来源,再加上曹氏大家族,经历这么多年伤筋动骨之折腾,已然支撑不住,用《红楼梦》之语言谓之"无人经理后事","竟无可以继业",整个家族全部败落,那偌大之京城里是待不住了,才会迁至乡村。曹雪芹不是去渡假散心,休养生息,更非到农村去吟风弄月,采风灵感,而是在城里的的确确呆不下去,才去的农村。
黄叶村是‘于今环堵蓬蒿屯’,生活环境极差。而雪芹之穷愁潦倒也令人同情,有同是‘敦诚’有一诗《赠曹雪芹》中[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及其胞兄‘敦敏’之诗《赠芹圃》中[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可见雪芹从迁至‘黄叶村’后,只基本靠‘卖画为生’,而且时常‘举家食粥’之贫困。
不仅贫困交加,而且是贫病相迫,雪芹去世之前之状况,亦有‘敦诚’写给其死后挽诗中可见,[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
孤儿渺漠魂应逐(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新妇飘零目岂瞑?],‘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也就是曹雪芹之子也死了,其忧伤过度,一病无医,亦是贫病交迫,萧然而逝。故而其于‘黄叶村’之贫病交迫之状况也不可能好好静下心来写出一部如此体量之大书《红楼梦》。所以‘著书黄叶村’是其好友‘敦诚’对其之勉励之意,现实之著《红楼梦》之情况于‘黄叶村’中,一是时间上不对榫,二是条件上不可能。
那么,《红楼梦》这部巨著于何时何地而写著而成的呢?于明日再叙。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