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娜·卡列尼娜(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后感_1500字
(2019-08-18 15:13:20) 读后感 -
《安娜·卡列尼娜(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后感1500字
【安娜】
她像芜草丛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惊人的美,她的聪慧、典雅、质朴活跃,她的单纯、冷静、从容、高贵,使她在众人眼中都是美妙绝伦的。
一直对安娜怀有成见的列文,都为她的美,为她丰富活跃的精神世界所吸引,她那在瞬间由悠闲恬静而又显得那么优美端丽突然变为好奇、气愤和傲慢的神情,她的美貌、聪慧和良好的教养都深深的打动了他,使他不由地在内心赞叹道:“这是怎样一个女人”“一个多么出色、可爱、逗人怜惜的女人”“这个活人身上带着一种新鲜的动人心魄的风度。”短暂的会面,便使列文依依不舍地离安娜而去时,他又“望了望那幅画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对她发生了一种连他自己都觉得惊讶的一往情深的怜惜的心情。”
她那么神秘、迷人、多情,寻求并给予爱情。
火车站下的相遇,造就了安娜与渥伦斯基在火车上的孽缘,他那么妙不可言的又糟糕地爱上了安娜。安娜的婚后生活是一潭死水,如今一股热流像海啸般向她涌来。冷水与热流的相涌,最终冲破了安娜的堤防,任由渥伦斯基的爱如海啸般一泻万里。如果没有婚姻制度、如果没有生下爱儿、如果没有社会舆论,安娜与渥伦斯基的水乳交融的相爱,来得太迟却让人感到欣慰。但是现实就是现实,他们的结合,虽然并不稀奇,反而在圣彼得堡,拥有情人是常事,违反婚姻制度,失去母亲的职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毅然破坏了上流社会体面的游戏规则。但是,安娜,却头一回为自己做了主——她想拥有完整的感情。
安娜最后卧轨而死。一个真挚、动人、生机勃勃的生命就这样逝去。回顾安娜的人生轨迹,从有一个快乐单纯的家庭,快乐的生活,到渥伦斯基的介入,并美名其曰“爱情”。而这个“爱情”的到来,却带走了她的一切。
世上的感情本如此,荡气回肠的也有,生死相许的也有,细水长流的也有……感情面前,没有对错,只有有没有真心爱过。
或许“托尔斯泰找到了真正的爱的道路,但没有想透、也没有扩大爱的范围。”
【卡列宁】
卡列宁和包法利,安娜和爱玛都是婚姻的牺牲品。我开始特别不明白为什么安娜和爱玛都有了那么爱她们的丈夫,幸福美满的家庭还要选择出轨,甚至要为卡列宁辩解。他身居要职,依然抽出身到车站接安娜回家;安娜为渥伦斯基的摔倒而痛苦的时候,他再三伸出了自己的手臂带她回家;在安娜要爱情的时候,他还在给予自己的面包,供养自己的妻子和情夫的爱情;他在安娜濒临死亡的时候面对安娜的渴求选择原谅;他怜惜的看着安娜的小女儿,充满了慈爱……或许我的辩解是那么无力,他只是一个官僚机器,他每晚要对自己的妻子例行问话,他知道妻子出轨后只担心自己的名誉,他不敢与渥伦斯基决斗……或许他是麻木的,但在我眼里他也是有苦衷的。他的苦不像一个女人那样可以嚎啕大哭,他身居要职不像普通人那样可以随便找朋友去倾诉,普通人尚且在乎尊严与名声何况高高在上的他?
但是,多少原因都改变不了安娜要寻求爱情的欲望,这就像“当一个死水般的体制内出现了一个活跃的变数时,所有的腐臭都站在了光明的对面。”
我不敢妄然评价安娜和爱玛的出轨。没有像安娜那样承受着二十岁的年龄差,接受被安排的婚姻,过着死水般的家庭生活就不能去评价她,就像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感同身受这个词,我们有的,只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瓦莲卡和吉蒂】
大概就是应了那句话:
越有故事的人越沉静简单,
越肤浅单薄的人越浮躁不安。
要说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角色,就是瓦莲卡了。她就像吉蒂的启蒙导师,无意中带吉蒂走出阴影,为她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高尚、美妙的世界。她也曾经爱过人,爱过痛过错过。只是,她迅速的走出与成长,她带着不在意一切、平静自若的力量,守着了她最重要的、令人羡慕地平静和自尊的秘密。
ps:【看的实体书】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