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仨》读后感_800字
(2019-09-08 10:56:45) 读后感 -
《我们仨》读后感800字
看完后感慨万千,又有功课打岔,现在来补书评。
其实这样的生活和我选择的是差很远的。其实作者的人生观和我是很不一样的。处事态度,跟我也是大多不同的。
像木心那样对文革的十年抱着种幸存者的沉痛,作为一个学者又坦然地发自己的书呆气(放在别家夫妻,吵过最大一场架是为了一个单词的发音,可能这样的事做不出来);做一个妻子和一个母亲又尽心尽力(有时甚至让我觉得她的学术怎能为这些事耽误了啊),早期的留学生活又让我找到了谜之共鸣(或许自立其实都是这样吧)。总觉得有趣,人读这样的文学总是冲着平淡的爱情故事和亲情故事去的。更有趣的是,回忆起不久前杨绛去世许多人哀哀。
子非鱼。
We all need a Theory of Mind and perhaps Sapir-Whorf is standing in the way.
换一个时代,换一个男女平等程度,换一个经济条件,很多事情就能接受得了了。不像对于身边的人,总觉得背景相同经历相同就要做得比他们好,每天碌碌地担忧自己哪一点和他们不同就是没有他们好,或者哪一点优秀,是否又太功利/太炫耀。最后决定,大家都好,我不跟你们争,我做我自己的学问,我自己的学问里,我看着书,看到好处大笑。我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一定实现得了,但我也不瞎看陌生人,不瞎比有情人终成眷属。
总也有别人强行拿我和他们比。不太知道如何处理。因为他们比完,总觉得我输了。得意洋洋地来告诉我。
说我不在意,总被怀疑是狐狸说葡萄酸。说我其实没输也不行,因为按他们的标准,我确是输了。于是渐渐疏远这样的人。有几个还是没能成功疏远。虽然日常对话挺愉快,可总带来无尽的烦恼。
所以多看看书吧?至少我不用评价书里的人的生活,因为时代背景不同;书里的人更不会评价我,因为总是种单向的交流。看到书里的人找到自己心之所向的生活,发表带着几分书呆气的快乐的感言,我也很快乐,因为找到了谜之共鸣。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