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大秦帝国(套装版)》读后感_1300字

(2019-09-01 18:49:38) 读后感

《大秦帝国(套装版)》读后感1300字

断断续续看了三年,终于在今天啃完了这套煌煌500多万字的大部头,合上书的那一刻,除了坚持读完的喜悦,更多的是对“秦”固有印象的颠覆。

1. 坚韧向上的部族,奋六世之余烈

之前学习的历史只知道秦朝有两个皇帝,开创伟业的秦始皇以及败家子二世胡亥。但看了书才知道,始皇帝业来自于世世代代先祖的积累。秦孝公之前,秦国僻处一隅,列国卑秦,不与会盟,但老秦人始终憋着一股劲,血不流干,死不休战,坚信自己一定能大出于天下。孝公立法根治秦国弊病;惠文王连横破合纵,收巴蜀拓疆土;武王平定蜀乱,大秦有了后勤保障;昭襄王远交近攻弱六国,再经孝文王,庄襄王,六世百余年奋发图强,让秦国雄踞于七国之首,为始皇灭六国奠定了基础。靠着一统天下的信念以及君主们的励精图治,七代君王让“统一”这个概念深植于世代中国人心中。(看着胡亥仅仅三年就把积攒了一百多年的家业给败光了,真是痛心)

2. 求贤若渴,知人善任,代代明君强臣

战国虽是大争之世战火纷飞,但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思想最开放,思维最活跃的时代,学说林立,百家争鸣;同时也最为尊重贤才,读书人游历各国,可在各个国家出将入相。自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广募天下贤士以来,开放尊重的态度让百余年来的天下大才尽为秦国所用,商鞅,张仪,甘茂,樗里疾,白起,范睢,吕不韦,李斯,蒙恬,蒙毅,王翦,王贲……秦王们知人、信人、用人,臣工尽心竭力辅佐,人人得以施展才华。不若魏国,排挤人才,后期一蹶不振;不若楚国,放逐屈原,悲愤忧国投江而死;不若赵国,罢黜廉颇,启用纸上谈兵的赵括,让赵国精壮皆战死他乡……

3. 始皇奠定万世根基

“天下苦秦久矣”,“秦始皇是暴君”,“苛政猛于虎”,“秦亡在于暴政”……后人将始皇钉在耻辱柱上,认为秦朝灭亡是活该……但事实上,秦制定的规章制度,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根基,今天中国的某些政治制度,本质是对其的沿用;车同轨,书同文,统一钱币,让帝国高效率运转;还有修筑的利民工程,郑国渠,灵渠,直道,运转千年泽被后世……格局宏大,思想超前,中华上下五千年,无人能出其右。

那为什么后人一直定义始皇为暴君呢,我想和我们所熟知的焚书坑儒事件有关,这很有可能是后来儒家当道后儒生们对始皇的评价。春秋战国几百年,孔子游走列国多年,没人理他,儒生们在各国之间兜兜转转,也都郁郁不得志,因为儒家擅长治学,所推行的王道在那大争之世并不实用;并且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的是郡县制,而孔子的后人却一心撺掇着要恢复六国,复辟诸侯制,这种倒退让他们始终得不到重用,甚至惹怒了秦始皇。坑儒事件对儒家的打击,让儒生们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终于等来了反击的机会……

这部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和历史教科书全然不同的大秦,它留给我们的,不光是史书里评价的残暴,更多的是它的成就,以及它所建立的中华文明的秩序。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非常好的了解秦国的通俗读物(如果史记的文言文实在看不下去的话)。

最后,说说我对几本书的看法。我觉着写的最好的是第一部黑色裂变以及第五部铁血文明。第一部秦孝公和商鞅的创业史,写尽了在内外交困中,从弱国变为强秦的不易;第五部就是秦始皇个人雄才伟略淋漓尽致的展现,速灭六国,盘整华夏,看起来会很痛快~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