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面纱》读后感_1500字

(2019-09-07 22:54:38) 读后感

《面纱》读后感1500字

毛姆的小说里,男主角总是一副自恃清高、看透一切的样子,带着嘲讽的表情,斯特里克兰德这样,拉里如此,费恩医生亦是。而他笔下的女性角色,常常是庸俗、物质、愚蠢,而且还要被男主人公刻薄地讥讽一番

《面纱》电影我看过,诺顿很帅,黄秋生不俗,只是鲜有电影能超越原著,媲美亦难。电影里的人物塑造并没有这样刻薄,深情倒是有一万分,聪明应该只有三四分。这样的男人太笨。女人是很敏感的,难保她心里早就领会到他的轻视,尽管她不够聪明。也没有爱上瓦尔特,当然不是她的错。瓦尔特爱上的原本就是这样肤浅的女人,他原本就清楚这点,却还是疯狂得爱上不是吗?然后导致凯蒂面对的永远都是礼貌克制、隐藏聪明天性、寡言沉默的丈夫,隔着面纱的丈夫。

女人到底会不会因为男人的美好品质就爱上他?原著里,凯蒂不会,但是电影里中国女人则会。 电影里中国女人那句“因为你是好人”,给之后凯蒂爱上瓦尔特做了铺垫。电影到底是温情多了。她最终还是爱上他了,虽然他死了。 但小说不是这样,毛姆不是要给一个温情的大结局,凯蒂最后想要寻求的只是原谅,她说的是,“我们并没有彼此相爱,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成为朋友。”

凯蒂从始至终都没有爱上瓦尔特。而瓦尔特,他最后说的是,“死的却是狗。”他承认最初带她到那个霍乱的中国内地霍乱区,只是为了报复。凯蒂曾经问瓦尔特,“你为什么鄙视自己?”他回答,“因为我爱你。”爱她甚至令瓦尔特羞耻。

毛姆厉害的地方就在这,他总是把所有的美好敲碎给大家看,抛在地上还要在踩两脚,而你不得不承认,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性。

电影里做得很好的一点,就是突出霍乱和战争的背景,政府缺席、人情冷漠、愚昧无知、松散的景象,贴合了无数个苦难时期的中国。或许电影把“救赎”的主题放在灾难上,而不是凯蒂与父亲的和解和自我救赎。小说里透出来的是一股爱和救赎,电影则只剩下爱了。但是温情脉脉才是好电影,如果尖锐毫不客气,就是小说了。

小说最后凯蒂最终获得了自由,因为她在湄潭府这个与世隔绝的死亡之地唤回了深埋的纯真,摒却了心中的浮华,看清了自己的肤浅和无足轻重,明白了对唐生的爱够多么愚蠢,获得了洞穿事实的敏锐、冷静自省的智慧和心无挂碍的自由。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凯蒂的影子,凯蒂最终揭开面纱走了出来,她做了错事、蠢事,经历了磨难,最终能够醒悟,不晚。从此也就不再战战兢兢,不需要寻寻觅觅,可以走向一条安宁之路。 所以说女人们还是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好过把希望寄托于他人。生活总是蒙着面纱出现在你眼前,你想揭开它很容易,但是揭开之后呢?你是否有勇气面对明天?你用面纱遮蔽他人的窥探,自己也难以一睹世界之真实。 我相信经历这一切的凯蒂,可以从头再来,人这一生会经历许多的诱惑,欲望,我们也会犯错,但那些都不重要,只要你敢于面对自己,敢于揭开自己的面纱,敢于重新开始,彼此以诚相待,活得简单、轻松一点吧,相信那时一切如旧,却也宛如新生。

故事讲的就是是一个女人如何从所谓的爱情中走出来,慢慢揭开人生华丽的面纱,看尽苍凉,接近真相,寻找解脱和安宁的故事。

只是最悲剧的是,凯蒂最终都没有爱上瓦特尔,尽管已经懂得欣赏他丰富的内涵和深沉的爱。在他死前她在他耳边请求宽宥的姿态像个圣人,还是那句话,我知道她没有错,不爱瓦特而不是她的错。而她已经为自己的背叛付出了足够的代价,瓦特尔的死不是因为她,是因为他自己走不出那座为自己搭建的牢狱,爱与恨的牢狱。但我仍然耿耿于怀,如果最后流着泪和凯蒂拥抱的不是她的父亲,而是瓦特尔多好。但也许这才是毛姆,他让瓦特尔带着恨长眠地下,让唐生继续做他长袖善舞、左右逢源的助理布政司,让凯蒂带着腹中没有父亲的孩子和老父远走他乡。

最后的一切都和爱情无关。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