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_1300字
(2019-08-16 11:00:54) 读后感 -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1300字
《美丽新世界》这个书名来自莎士比亚的《暴风雨》第五幕第一场,天真的米兰达唱到:“啊,多么神奇!这里有多少美妙的人物;人类多么美丽!奇妙的新世界啊,竟有这样美好的人!”莎士比亚用这句台词讽刺引发米兰达赞赏的这些美好的人实际上都是些无赖。Brave New World,赫胥黎用它做书名是对乌托邦生活强有力的讽刺。真正的现实世界,本身就该是有缺陷的,因为缺陷,人们会懂得去爱、去宽容、去化解痛苦、去体验一些不完美的东西,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自身的感受,使在科技哪怕已经足够先进的条件下,其作为“人这个拥有独立思维的个体更完整。
小说讲这个新世界是这样的新世界:从受精开始一切都由技术操控,就连感觉也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教程被控制;父亲母亲这些词是肮脏污秽难以启齿的代名词;从小孩开始,人就不会感受到痛苦,科技会把人制造成不同阶层的人;人与人之间也没有固定关系,一个人如果长久与另一人相爱,也是种耻辱。
伯纳德·马克思,是小说前面的主要主人公,看到一半之前都觉得他是这个美丽新世界“中,最明白孤独和自我的人。但是到后面发现,他的自我和孤独来源于新世界对他的排挤和他的自卑,一旦他摆脱自卑,他又立马融入了这个美丽新世界,这说明,伯纳德并没有从自己的孤独中明白自我的真正含义。一个被孤独的形象,一旦克服了自卑融入了这个美丽新世界,就不再对自我有些许考虑了,反而在卑劣的性情发作时,嫉妒约翰和好友赫姆霍尔兹之间的关系、甚至怀有报复心理。
约翰,也就是书里的野蛮人,开始转变是因为野蛮世界的书本和文字,接触了莎士比亚(虽然并不知道著作里的文字是什么意思),这些白纸黑字的文字实实在在地潜移默化。约翰接受不了这个新世界的完美和brave,他更愿意把自己关在一个屋子里静静看没人理解的东西。所以他才说:我宁愿不快乐,也不愿意要你在这里撒谎得来的这种虚假的快乐。”。
对于约翰和列宁娜的关系,约翰喜欢列宁娜,但是书中这么写到:
有些卑微的工作是用崇高的精神忍受着的。约翰在表达真正的现实世界应该是不完美的,应该充满苦难,只有苦难过后我们才能感受到快乐。所以,哪怕刻意创造苦难,也是一种快乐。
赫姆霍尔兹说了一段话:一个人一定要经历这些痛苦和悲伤,否则无法想出如此真正美妙、深刻,像X光线一样具有穿透力的语言。但是‘父亲和母亲’!”他摇摇头,“你不能期望我听到‘父亲和母亲’这样的词语时还一本正经。谁会为一个小伙子有没有和一个女孩在一起感兴趣呢?他对自我有自己的独到的认识,也认识到了这个新世界的缺陷:没有痛苦、没有这些有穿透力的文字。但是,后面的对于这个新世界极力排斥、觉得肮脏淫秽的字眼(父亲母亲),他无法接受。只能说这个人代表的是是这个新世界里,对个体的自我有一定认识但是不彻底的人群。
摘抄:
与受苦受难付出的高昂代价相比,实际的幸福往往显得卑劣。稳定当然不如动荡来得热闹。知足常乐绝不如与不幸做努力抗争那么有魅力,也没有抗拒诱惑,或抗拒被激情和怀疑毁灭那么引人入胜。幸福绝不是宏伟壮观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