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无声告白》读后感_1300字

(2019-09-22 17:36:53) 读后感

《无声告白》读后感1300字

开篇第一句就是: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而这个他们指的是莉迪亚的家人们。然后故事就以倒叙加插叙的内容进行讲述,分别以妈妈、爸爸、哥哥、妹妹几人的视角回顾了这个家庭状况。
先说莉迪亚的爸爸詹姆士·李,这是一位亚裔,很在意自己与别人不同,因是黄种人而感到自卑,极想融入美国这个大家庭,所以他找到了玛丽琳,一位纯美国女孩儿。而这位美国女孩儿因为太想与众不同了,太想摆脱母亲的桎梏,所以看到了与众不同的华裔男子,两个人就这样坠入了爱河,而故事的悲剧也刚刚开始。
玛丽琳,她一生都想摆脱母亲的期待,不想做完美的家庭主妇,梦想当一个医生,当一位真正的职业女性。然而,事与愿违,她怀孕了,并且结婚了,她的医学梦想也就此耽搁,在家煮饭,相夫教子。然而结婚后,这并不是玛丽琳想要的生活,这和母亲的生活没什么区别,玛丽琳被心中的理想折磨地寝食难安,于是她选择逃离,抛下了丈夫和孩子,在一个阁楼上呆了三个月,不幸又降临在了她的身上,因为她又怀孕了,所以她不得不再次放弃,回到家中。
这次出走受伤的并不是只有玛丽琳,也同样在莉迪亚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地伤害,也为这个家庭带来了伤害。莉迪亚因此告诫自己一定要听从母亲的话,讨母亲欢心,无论是妈妈要求她什么,她都要努力办到,这也为后来埋下了祸根。
重新回归家庭的玛丽琳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把自己的梦想全部寄托在了长相酷似自己的莉迪亚的身上,尽管女儿对那些并没有兴趣。而可怜的莉迪亚怕妈妈再次离家出走,全然配合妈妈,直到自己无力承受而投河自尽。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这是多么难以做到。玛丽琳为了摆脱母亲的安排,一直在渴望与众不同,殊不知自己也是像母亲一样,把自己的梦想安放在了孩子的身上。
詹姆士·李,也更爱自己的大女儿玛丽琳,因为自己的三个孩子只有玛丽琳是蓝眼睛,看起来更像是美国人,所以注定他会对她投入更多的目光。目光越多,承受的责任也越多,詹姆士·李让女儿尽可能得融入到同学当中,得到大家的认可,可是他并不清楚女儿的真实状况。
在这个故事里,父亲不知道母亲,母亲不了解孩子,连兄妹之间也有了隔阂,莉迪亚的哥哥内斯是最了解莉迪亚的,然而哥哥就要去哈佛大学,留下自己面对这死气沉沉的的家庭,无处倾泻的莉迪亚就这样选择了自杀。这个家庭无人沟通,无人了解究竟想要做什么,所有的语言都沉默,造成了彼此的隔阂和不理解。文章的最后是明朗的,然而这代价不免沉重了些,死的人已经明白并得到解脱,而活着的人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
这本书的书调尽管有些沉重,但它表现的内容却唤醒了我们对这份沉重的认知,她想要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找到真正的自己,放正自己的位置,不要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莉迪亚一家没有人希望莉迪亚去自杀,但是又是他们的种种行为促使了她的自杀,正如书中所言:家庭,有时候会是一个以爱的名义设置的牢笼,其恐怖在于,门上无锁,你却不敢推门而出,只能咆哮的接受一切爱的安排,直到最后溺亡其中,或是被时间所离散。
这不正是一些父母的缩影吗?一心想让孩子有所作为,然而却忘了什么是孩子想要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也要量力而行。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