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囊》读后感_1000字
(2019-08-29 16:45:24) 读后感 -
《皮囊》读后感1000字
大概半个月前就看完了《皮囊》,但是一直都不了了之了,我看书喜欢看序文和后记,我想知道同样的作为阅读的人,是什么样的想法。
这本书的书名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很吸引人了,最初它也是在猫的书架上才吸引我,可拖延症导致我这么久以后才开始看。
看完之后第一个念头大概是,书名或许煞有介事了,除了第一篇阿太的故事点睛书名,后面的内容或许都不能算是十分的切合吧。
第二篇序文也有写到,你是谁取决于你遇到了谁。
前5篇关于家人的内容应该是全书最好的部分,关于阿太,关于父亲,关于母亲,或许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喜欢阿太的那句话:“因为我很舍得”。
而中间关于“朋友”的四篇,有很多段落会让人惊醒。
大部分人都困倦到睡着了——他们都是一早七点准时在家门口等着这车到市区,他们出发前各自化妆、精心穿着,等着到这城市的各个角落,扮演起维修工、洗碗工、电器行销售、美发店小弟……时间一到,又仓皇地一路小跑赶这趟车,搭一两个小时回所谓的家,准备第二天的演出。
——「阿小与阿小」
前不久广州厦门的朋友来找我玩,问我住的远不远,我说坐地铁一个小时就到了,不算远,他当即说在广州坐车一个小时就到郊区了,我愕然了一下,只好自嘲说这的确是一种病态吧。
而在「天才文展」里面,“从本质意义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又永远没办法抵达远方的人。”
在看《皮囊》这两天我乘坐在来往家乡与上海的火车上,这句话就更显得有些沉重,这一年时间里,每次回去甚至在家里待不足24小时。加上最近两周因为手术又不得不每天去医院换药,更是经历一个人手术这种事情。在头两天夜不能寐被疼醒的时候会质疑自己待着这座城市是否真的正确。
而在「厚朴」里面,说到“为什么一定要去北京”的时候,作者自己说“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彻底地方了吧”。在大城市里面,你所有的梦想与理想,都需要扎扎实实甚至奋不顾身的实践啊。
这几篇都给我触动与思考,但回想起来未免觉得,作为作者的朋友,似乎都那么不太幸运。。
都是说写别人容易,写自己难,一边小心就会变成自我吹捧或者无病呻吟。
想要直面自己内心,不敷衍、不做作、不讨好,不用多余的修饰词来描述自己的真实想法,有些难。
在这最后的几篇,就有无病呻吟之嫌,甚至完全可以说是敷衍。。我甚至看不进去。
总的来说前面很好,中间有心,后面的几篇可以不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