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恨歌》读后感_900字
(2019-09-25 22:25:51) 读后感 -
《长恨歌》读后感900字
最想说的就是作者文笔的细腻和绚烂,把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和爱写的哀婉动人,把上海这座城市变迁的历史写活过来。一般的小说通常是写特定环境下的特定人物,写出个性,在个性中又寓含特性。而王安忆反其道而行之,她采用的是从普遍逻辑性推出人物行为的方式,以作品主人公的个人经历写出上海市民的精神特征,更富有寓言性。
主人公王琦瑶是一位兼着美丽与世俗,兼着精致与优雅,兼着自食其力与徘徊不定的女人,终其一生,她是寂寞的、惆怅的、无奈的、充满悲剧性的。作为女性,王琦瑶总是奋力地寻找着男人的坚强和保护,到头来却发现她选择的男人总是无法承担这样的责任,总是他们先被打倒、被击败。李主任仓促间把命都搭上了,康明逊无奈中逃之夭夭,程先生连自己的命运都承担不起,老克腊的负心离去,最后只剩下王琦瑶在风雨飘摇的孤苦境地中继续这漫长的生命之旅。王琦瑶的上海,说到底还是男权主宰的社会,在男权中心的社会里,女性注定是处于从属和受伤害的地位,她生命中的几个阶段都无不如此。小说里作为作者主要描写对象的的女人们,似乎从来就是游离于体制之外的闲人,她们在你情我侬、灯红酒绿的上海滩里闲闲散散、无所事事地消遣着人生。
作者平平淡淡的描写着主人公,却花了很大的笔墨写了上海,把城市视为现代文明的一个必然阶段,她毫不掩饰对于城市的好感。《长恨歌》不时体现出鉴赏城市的眼光和趣味,王安忆深知咖啡厅气氛、花团锦簇的窗帘以及街上当当地驶过的电车之间隐藏了何种迷人的性质。王安忆笔下的城市不仅仅是一个死板的景观,不仅仅是建筑物的简单聚合拼凑,而是一个活灵活现的我将其称之为“完整的形象”。全书中所展现的几种城市片断:弄堂,流言,闺阁,鸽子,王琦瑶式的女人,共同组成了一个城市的“完整”。挺后悔去上海的时候,没有看到描写的脏,乱,窄的弄堂,去了田子坊和新天地一块,感觉弄堂被商业化,缺了点人气。
但是小说最后,王琦瑶被杀害的结局感觉太过戏剧化,这种猝死与全篇有点不合,美人迟暮就让她在时光中慢慢老去,可能会更有味道。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