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的名义(影视原著)》读后感_3000字
(2019-08-13 06:29:07) 读后感 -
《人民的名义(影视原著)》读后感3000字
我所理解的《人民的名义》的几位人物
跟风看了电视剧,刷剧不过瘾又来撸小说。19.9的小说不能白看啊,想认真整理一下我所理解的《人民的名义》中的几位人物和一些杂七杂八的想法。
先说谁好呢,从大头祁同伟开始吧。其实祁同伟也是有信仰的,那就是摆脱贫穷改变命运。他一直是一个很现实的人,农民世家出生的他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最深刻的理解就是“从娘胎中来,到坟墓中去”。青年时期,他真的靠着自己的能力一步一个脚印地读书,他偏执地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即使没有背景没有财富,凭借自己的努力前途也是可以变得光明,从他大学四年一直拒绝比自己大10岁的梁璐老师的追求就可以看出来,即使梁璐的父亲当时是省政法委书记。可是,他错了,在巨大的权力面前,你初出茅庐的学生,没有家世背景,人家想整你还不是像碾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被梁书记报复了,不想在小山沟的司法所里混吃等死一辈子,他第一次向命运下跪了,在汉东大学的操场上,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向梁璐下跪求婚,他用自己一生的幸福做筹码,开始了改变命运之路。但他也确实勤奋努力,虽然精于算计,但是缉毒英雄也是用三颗子弹换回来的,还险些丧命孤鹰岭。之后,凭借自己岳父的势力,自己导师高育良的提携,平步青云,仕途顺畅。搭上小三高小琴之后更是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一步一步走向深渊。就像“破窗理论”,一旦砸开了第一道裂缝,心理防线即可宣告突破。贪腐和谎言是一样的,永无止境。自知大限将至,最终回到孤鹰岭,在他灵魂深处保有赤子之心的地方,选择饮弹自尽。人的改变,有时怕是只是一瞬间的事,比如曾经胆小,但有过一次打架打到头破血流的经验之后就会变得勇敢;比如曾经羞涩的小男生,上过一个女朋友以后,也就变得没羞没臊了。祁同伟这一跪,或许就是他必须麻木的开始。
再说高育良,从教授转换为政客,身处这个位置,有潜在的游戏规则和人情世故,很多事情也是被逼无奈。最终还是倒在了私人定制的女色身上。应该被责怪吗?应该。可他是受害者吗?似乎也是。行贿者无所不用其极,张牙舞爪的潜规则不遵守就三振出局,如何根除这种贪腐的政治生态,用制度的力量厉行反腐,长效反腐,而不是靠一把手的个人意志,才是保护官员干部的最好方式。不然,光明都是偶然的啊。
陈岩石,体制内的啄木鸟,认为只有敢于同敌人作斗争,为人民谋利益,才是共产党人的特权。抗日时期,他举起炸药包要与敌军同归于尽,改革发展时期,十几年来不断举报体制内的蛀虫,甚至以一己之力冒天下之大不韪坚持举报赵氏家族,又何尝不是举起炸药包的行为。书中我一直觉得老人太过固执,不懂变通,甚至有点倚老卖老不自量力。或许他直到退休也没能晋升副省级,和他得罪人太多有很大关系。可是如果没有陈岩石这样的人呢?他的一生就像他的名字,岩石,风风雨雨刚劲如初。
候亮平,和陈岩石有点像,固执地遵循心中的公平正义,陈海比他有更多人情世故上的考量,而他却比陈海有更多的决绝和魄力,颇有视死如归的勇气。就像陆亦可事后评价的,那天身穿检察官制服,手持证件的侯局长英气逼人,当候亮平只身拦下市委书记李达康的专车决意要带走欧阳菁的那一刻,他就仿佛一尊法律之神,正义的化身。从审讯技巧上也可见其睿智与高明。其他人只是把嫌疑人当嫌疑人,而他把嫌疑人当人,所以他能审讯出别人审不出的东西。他教会陆亦可把自己当作欧阳菁,去体会一个女人的心理,才得以突破欧阳的心防。作为吃瓜群众,我们都期待世界上多几个候亮平,可是我们有勇气成为候亮平吗?我不敢,因为我感觉我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活不过两集就得被人整死。如果没有剧中那些神一样的转折,候亮平早完蛋了。文中最最主线和正面的人物,似乎确实最没什么好讲的,就祈祷吧,祈祷世界上多几个候亮平,祈祷候亮平能不忘初心,祈祷候亮平能不被人整,祈祷我以后遇不到候亮平。怂。
季检察长,一开始不喜欢他的瞻前顾后,虽然现在也不喜欢,但我可能就是讨厌自己吧,谁不爱惜自己的羽毛呢,毕竟余罪和候亮平那样舍得一身剐的人实在太他妈稀有了。不过关键时刻,老季还是深明大义的,也让小说的结尾小高潮迭起,看的我个热血澎湃哟。
沙瑞金和李达康其实很像,只是沙瑞金更懂得用人,更有城府。他们都是一心一意谋发展,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人,对属下狠,对自己更狠,洁身自好,拒贪腐于千里之外。但他俩有一个“一把手”干部的通病,那就是霸道的“一言堂”。一把手的权力如何约束,纪委的同级监督如何有效运作,是作者留给大家的思考题。
郑氏父子,网上很多人觉得他俩的戏份多余,可能很多人是冲着看官斗来的,每天更新两集,心疼进度条吧,哈哈。不过,看了知乎上知友的回答才意识到,郑氏父子的不就是剧中的人民吗?郑西坡如果没有陈岩石做靠山,那么唯一一根救命稻草就是他儿子郑胜利掌握的网络力量,即便是有靠山的情况下,也还是需要这根稻草救命。当拆迁队肆意妄为的时候,当光明区公安分局局长栽赃报复的时候,没背景没靠山,除了网络,当事人还能倚靠什么?而我们普通民众除了半真半假的网络传言还能选择相信什么?由此,这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相比于规则,人们更愿意相信潜规则;相比于政府报告,人们更愿意相信半真半假的网络传言。可见政府的公信力已经缺失到了何种地步,民众求助政府部门难以解决的问题,还不如求助网络。而郑胜利最终也凭借自己掌握的互联网技术和创新意识,成功建立起了新的大风服装厂,又是多少互联网时代年轻创业者的写照呢?郑氏父子的存在,给我们广大民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位置观赏微不足道的自己,来吧,今夜我们都改叫郑乾。
吴慧芬,知识分子的清高和要面子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当高育良说因为高小凤喜欢读万历十五年而爱上她时,恐怕是对吴老师尊严的最大侮辱,因为她自己就是一位明史专家。高育良狠,他了解吴慧芬的命门直击要害,但吴慧芬更狠,她死心死得干脆,在机场面对梁璐可以淡然反问“老高的结果关我啥事?他不是有老婆吗?我们的戏谢幕了……”,这或许也是我最喜欢吴慧芬的一点吧。从一开始他们夫妻之间不称呼名字或者亲昵的称呼,而十分客气又略带陌生地相互尊称高老师、吴老师的时候就觉得非常奇怪,开始以为是文人学者的性格使然,现在想想,是不是也和二人离婚、高育良再娶高小凤有关呢?合演这出戏本就是对吴慧芬尊严的践踏,然而出于利益和现实的种种考量,她却不得不这样做。内心的清高和文人的自尊让吴慧芬讲“育良”两个字难以叫出口,而高老师三个字似乎可以很好地划分彼此之间的界限,你是你的高老师,我是我骄傲的吴老师,合作而已。
面对诱惑,金钱的诱惑,权力的诱惑,情色的诱惑,又有几个人能独善其身?尤其当这些诱惑来势汹汹,为你私人专属定制的时候?这不是落马贪官的标签,是我们每个人身上的弱点。官员打着人民的名义为自己捞下权钱帝国,人民以人民的名义无理取闹、道德绑架。人民群众就是永远的政治正确吗?人会犯的错误,人民也会,只是很多人还没有站到可以犯错误的位置而已。这本书最可取的地方就在结尾,没有脱离人性喊口号,人民也有局限性。
我相信官员干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应该是保有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理想抱负的,怎样才能保护好这些官员干部?候亮平也说了,贪官一茬接一茬,前腐后继,是永远也抓不完的。只有靠着行之有效的制度力量严格反腐,有效监督一言堂的权力,避免权力的任性,才是对官员最好的保护。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