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雍正皇帝(全集)》读后感_900字
(2019-08-18 21:32:59) 读后感 -
《雍正皇帝(全集)》读后感900字
断断续续读了30多个小时,终于读完了这本《雍正皇帝》。期间有时觉得很欢快,有时觉得很痛苦揪心,读到吏治刷新效果显著时觉得很痛快,但又深深惋惜雍正过于刻薄严厉,与读《乾隆皇帝》时感受到的酣畅淋漓完全不同。总得来说,雍正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但是仍要把他归入失败的皇帝一类。
雍正的4项改革成果显著,极大地充盈了国库,延续了清王朝的寿命。雍正改革体现出来的思想是伟大的,改革的措施都偏向于普通民众,可以称之为无产阶级改革者,但是可惜的是并没有涉及到最重要的体制改革。
1.摊丁入亩是最成功的一项改革,有一种金融改革的味道,彻底取消了人头税,解决了生产力和生产资料不协调的矛盾,人口得以爆发式增长。
2.仕绅一体当差纳粮提现了平等的思想,废除贱籍亦是如此。平等的思想受到了读书人强烈的反制,内部改革失败,这一现代化思想要等到列强敲开中国的大门用血的代价才能获得普罗大众的认可。
3.火耗归公是法制,雍正试图用一种更有章可循的思路来管制地方政府,想改变地方吏治全靠地方官个人道德的现状,但是由于缺乏监管并且仍没有彻底打破道德的藩篱,这一改革只取得了暂时的成果,最终仍是失败的。
4.改土归流描写的最少,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一项措施,最终导致了激烈的武装冲突。民族分裂和统一一直都是人类文明中不变的话题。
作为皇帝雍正是失败的,他彻底地与文人阶级决裂,却又不得不依赖文人来帮助他实现改革目的,他所关心的底层群众并不能给他支持。这一点雍正远远比不上乾隆,所以说雍正是改革家,但并不是政治家。
二月河最妙的一点是刻画出了雍正的人格矛盾,这是一个既强调士农工商的平等又是一个极端强权的人,自己身为天子却为底层群众的利益进行改革,这是“一个谁也说不清楚的人”。因此导致了悲剧的结局,骨子里的强权思想导致改革无法触及体制的红线,也不可能改变清王朝的局面。
最后是关于结局的思考,很多人说是败笔,不该给雍正安排一个如此窝囊的死法。但我觉得二月河是刻意让雍正陷入一个如此尴尬的境地,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他容身之地了,乱伦导致的礼教的激烈对抗只是一种表现而已,他终于还是要向世界低头,以自戕来彻底告别这个他无法改变的世界。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