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_1400字

(2019-09-05 10:36:50) 读后感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400字

了不起的盖茨比,最初的了解来自于小金子的电影。电影里盖茨比华丽的晚宴以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让人难以忘怀。所以,在阅读此书时,其间种种情节总是有对应的电影画面浮现在眼前。甚至在之前的电影中难以理解的画面,也在书中得到了答案。这种印证,也反衬出2013年的电影的高还原度。

回到小说本身,故事是以一个第三者— —尼克的视觉来进行叙述展开的。作为盖茨比的邻居的他,在一开始就对每晚均是歌舞欢腾的邻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经过了解和探访之后,才得知盖茨比这一切一切所作所为的目的是为了他的表妹— —黛西,那一段许久之前的爱情往事。只不过,这往事对于盖茨比仍然是一个梦想,而对早已嫁为人妻的黛西来讲,则早已成为过去。

但是,尼克还是在盖茨比的请求之下,创造了机会让两个人重新见了面。厌倦了当前婚姻的黛西,当然被即是名流又万分痴情的盖茨比所吸引,只不过黛西爱的是这种金钱的生活。盖茨比也发现黛西并不是往日的黛西,但仍然还是生活在自己编织的梦里,幻想着能与黛西有着新的生活。

在一切矛盾均摆到了纸面上的那一刻,意外就此产生。黛西在激动的情绪下开车撞死了恰好是其丈夫的情妇,盖茨比为了保护黛西,默默处理了相关事宜并默认了撞人的责任。在黛西丈夫的挑拨之下,情妇的丈夫偷偷潜入盖茨比的住所,将其开枪打死。而在盖茨比身亡的时候,黛西与其丈夫早已远走他方。一切如梦幻泡影,金钱时代下的虚情寡义。最后,尼克怀念起家乡的温暖的细节,而对东部海岸的金钱社会产生了厌恶,遂离开了那个地方,回到了家乡。

一种金钱社会下的缩影,人们所追求的,当时社会所倡导的,对人类最真挚的情感或者质朴的道德价值所产生的悲剧影响。现在社会里,文化是提倡多元化的,但是还是有主导的思想流淌在整个社会里。曾经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种拜金主义也弥漫在我们的身边,所以,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荒唐”事件也有发生,甚至是影响广泛的安全性事件,例如奶粉、疫苗、传销等等。当利益作为首要标准之时,那么其他也就忽略了吧。

----------

作者简介:来自百度百科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年9月24日-1940年12月21日),20世纪美国作家、编剧。

菲茨杰拉德1896年9月24日生于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父亲是家具商。他年轻时试写过剧本。读完高中后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在校时曾自组剧团,并为校内文学刊物写稿。后因身体欠佳,中途辍学。1917年入伍,终日忙于军训,未曾出国打仗。退伍后坚持业余写作。1920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人间天堂》,从此出了名,小说出版后他与吉姗尔达结婚。婚后携妻寄居巴黎,结识了安德逊、海明威等多位美国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菲兹杰拉德成名后继续勤奋笔耕,但婚后妻子讲究排场,后来又精神失常,挥霍无度,给他带来极大痛苦。他经济上入不敷出,一度去好莱坞写剧本挣钱维持生计。1936年不幸染上肺病,妻子又一病不起,使他几乎无法创作,精神濒于崩溃,终日酗酒。1940年12月21日并发心脏病,死于洛杉矶,年仅44岁。

菲兹杰拉德不仅写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也频有特色。除上述两部作品外,主要作品还有《夜色温柔》(1934)和《末代大亨的情缘》(1941)。他的小说生动地反映了20年代“美国梦”的破灭,展示了大萧条时期美国上层社会“荒原时代”的精神面。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