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_1300字
(2019-09-04 08:26:25) 读后感 -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1300字
前年的一篇书评,书会再拿出来看。看看这两年的经历是否有让自己变得具有独立的思考力和判断力。
天下屌丝卖穷都极其相似,而富人任性却各有不同。若我是Peter Thiel,我会说此处可辩驳。
出自行业翘楚HBO的极客喜剧《硅谷》可谓亮人眼球,相比英剧《IT狂人》更提趣儿,也比《生活大爆炸》更突显人物真实。而剧里饰演投资人的Peter Gregory也是人如其名的高逼格,一身傲气,言辞犀利,任性更是不在话下,当魔笛手的Jared被这位富人那高端无人驾驶汽车送到坐落于大洋中央,国际变更线上的无人岛这一场景出现时,不禁让人联想到了Peter Thiel推崇的海上乌托邦项目——Seasteading(海上住房)。你可以说是爱好相似,亦或是编剧成心映射,但显然是它有更深一层的涵义。
我相信Peter Thiel是欣赏安兰德的,即使在书中他否定了她的作家身份,因不论是《源泉》的建筑师洛克还是《阿特拉斯耸耸肩》的女企业家达格妮,其个人主义和英雄气质都过于弱化了现实中创始人的非单打独斗性,但在商业对哲学的需求层面他们一定是有共识的。
安兰德认为“在任何理性努力领域中创造新观念、发现新知识的人永远是人类文明的慈善家。”这与彼得秉持“对于未来不明确的乐观主义”的看法并无冲突,甚至是一致的。理性思维有益于对不明朗的未来制定长期可执行的规划,并且“因为唯心所以唯物”这是彼得未在书中表明的从-1到0的那部分,它也符合哲学家安兰德的“A就是A”。因为相信才得以存在的秘密,再通过0到1去探索发现,这是建立自信、自我肯定的过程,同时也是创业者的必经之路。然而也总会有人相信牧羊少年(《炼金术士》)的那个或是悲凉了的结局,还未尝试就已否决了自我,还未出发就已成为了行尸走肉。
\We wanted flying cars,instead we got 140 characters.”(我们需要能飞的汽车,但结果却得到了140个字符。)
不同于美国硅谷,在国内这翻云覆雨的创业热潮中多是极端的另一头。在盲目自信和“天马行空”的市场里总是充斥着抱有生产了自以为品质上乘的猪,便可以让其在某个风口顺势一跃腾飞,从此“踏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这样可笑想法的创业者们。科技之于飞车,好似复制之于飞猪。原子层面创新止步不前,互联网的猪却甚嚣尘上。此猪或说不是复制而更倾向于比特层面扩展的产物,这符合Peter对于现下不明确的乐观主义者定位,但细分之下又是安于现状的那一类。要明白即使飞猪也能成为阻碍文明进步的绊脚石,推成出新仅仅在增加互联网市场的饱和度。若中国互联网市场多几个周鸿祎般“不断创新、疯狂地理想主义”的创业家,也不至于落得“cheap copy”的名声,尽管印度如今有过之无不及的气势。而Peter却极具颠覆气质和真知远见,不论是观念看法还是投资行为,大有背行其道,万里丛中一点红的霸气之势。Fouders Fund的投资项目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其中有Facebook(脸谱网)、Airbnb(空中食宿)、Palantir(视眼石)已经出类拔萃的标志型公司,也有SpaceX(在这家太空探索公司对比下国内的翎客航天真的有些过家家之意)、虚拟现实的沉浸设备、取代人类的机器人、高层算法的人工智能等重量级资本项目。在这个不断重复已有成果的世界里,创造新科技已经渐渐淡出了视线,Peter身体力行地提醒我们人类决定建造什么并非是基于大自然服于人类的基本选项,而是通过创造新科技来重新改写历史。这是为什么人有别于其他物种的原因,因为奇迹,因为科技。
至于是车是猪,我想已见分晓。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