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在细雨中呼喊(第3版)》读后感_1000字

(2019-08-29 22:47:37) 读后感

《在细雨中呼喊(第3版)》读后感1000字

一直以为,余华的书,是一种标签,一种表情,一种状态。《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一本本读下来,心意难平,思潮起伏。但品读期间,我进入的都是另一个世界,那个作者堆砌的世界,它真实又缥缈,存在又虚无。而《在细雨中呼喊》一书,则将我带入到我自己的世界,带入到我的情境我的自卑我的孤独我的怯懦……之中。
梳理了一下孩提时代孙光林周遭的亲人后,有时候我觉得很困惑。孙广才这样龌龊的父亲,孙有元这样的平庸却有心计的爷爷,懦弱的母亲,奇怪的养母李秀英,内心强大的养父王立强,还有极端自大的哥哥,顽皮早逝的弟弟,骄傲彪悍的同学……这些人,是怎么把一个农村男孩慢慢培养出敏感细腻孤僻善良的品行,怎么让他知道要努力学习,要上进,要离开这个地方这群人,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生活的?后来他考上北京的大学,远离了那个小镇,远离了他在生命中烙下深刻印记的鱼塘、房屋、田埂、小河。他曾经为自己的家庭悲哀吗?为自己有这样的父亲而愤怒吗?他后来快乐吗,他想念那些过往吗,他回去过吗,再一次走近那里会不会涓然泪下?
有时候,我觉得全书的代入感太强了,我很想知道孙光林的感受,很想知道他的成长他的思绪。我没有那样的家庭,没有那一类型的亲人,在我简单的家庭关系中,父母都是读书人,亲人们都过得不错,善良淳朴生活平顺。但是我却有孙光林一样的敏感、孤独和脆弱,我身在周遭,又好似脱离周遭,我总是感到压抑,总是在逃离,我渴望友谊喜欢热闹,却最终选择安静和孤独。我是如此感应着他的内心,又如此心疼这个像我一样的孩子。我常常忘记我是怎样长大的,为什么总不记得有过什么好朋友,那么,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是跟谁一起开怀大笑的?我把糖果分享给了哪个女孩?我青春的困惑向谁作了倾诉……我不知道,我似乎一下就长大了,像草原上一株飘摇却倔强的小树,在孤独与渴望中默默生长。
当懵懂少年长成大人,我开始改变自己,逐渐开朗,逐渐阳光,逐渐有喜欢和被喜欢的朋友。但有时候,骨子里还是脆弱和倔强的,我不知道孙光林是不是这样,抑或是余华本人,在后来的人生轨迹中,又对自己的性格做了怎样的修正,他成功了吗,他快乐吗?感谢余华,让我透过书中这样细腻的笔触,在泪光中见证了一个少年的成长,也怀念了曾经的自己。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