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人(精装插图纪念版)》读后感_1200字
(2019-09-13 15:11:10) 读后感 -
《摆渡人(精装插图纪念版)》读后感1200字
很多书第一次读和第二次读感受的确是不一样的。
屯书的习惯是一直就有的。高二那年,一口气从网上买了七八本书,类型几乎差不多,印象比较深刻是就是《追风筝的人》《偷影子的人》和这本《摆渡人》了。三本都很喜欢,都很触动自己,后来我把《摆渡人》推荐给了舍友,推荐理由就是里面的情节十分打动人,男女主之间的相互扶持和感情让我看的时候多次泪眼朦胧。那年我十七岁。
如今,我站在二十三岁的当口去看六年前的自己,我明白了自己为什么当初那么喜欢这本书了,因为我那时年轻啊,跟两位主人公年龄相仿,也是一个比较憧憬爱情的年纪吧,哈哈哈,所以整本书读下来,那时的自己只看到了爱情。
当然,没有什么关系啦,不同年龄阶段看待事物或者问题想法一定是不一样的,我认同这句话。隔着六年的岁月再去看,很多事情已经悄悄地变了。六年,经历了很多,明白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当年只能看到爱情的自己,现在也能看见一点别的东西了。
1、遇见,是个多么美好的词
想用一段很矫情的话来诠释这个词,奈何构思了半天脑袋里空空荡荡。只是觉得“遇见”很奇妙,一个是单亲家庭的15岁女孩,一个是再荒原上做着重复工作的摆渡人,一场火车事故让两个人相遇,就像两条交汇的线因为意外有了连接,于是故事开始了。大概,所有的故事都是从遇见开始的吧,(我说的是废话吧[捂脸])……寒假结束了自己人生中第二次一个人的长途旅行,对“遇见”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青旅相见恨晚的伙伴们,景点的保安大爷,候车室的大妈,一起玩的台湾小姐姐,火车上聊天的大叔,都让自己的旅行充满了乐趣,跟不同的人聊天让自己获益匪浅,遇见才有精彩的故事啊。而对于崔斯坦来说,遇见迪伦是他“最美的意外”。
2.谁是谁的摆渡人?
自己一度以为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也仅仅如此。直到二刷,才恍然大悟,其实迪伦何尝不是崔斯坦的摆渡人呢?崔斯坦把迪伦从荒原摆渡到另一个世界的入口,这是他身为摆渡人的职责。可迪伦却在这个过程中用真情打动了内心封闭的崔斯坦,让他从一个冷漠的人重新变成最初那个拥有同情心的人。崔斯坦摆渡的是迪伦的灵魂,可以迪伦摆渡的不也是崔斯坦的“灵魂”吗?他们两个,互相为对方的摆渡人。当然这一点还是其他的书友提示的自己。
3.很多书,或许读一遍就好了。
第三条有点残酷,但是确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人生若只如初见”,初次的美好印象或许可以在我头脑中保持很久。但是有的书,第二次在去读,感觉就不如第一遍了。也有很多书,我几乎每年都会复习一遍,就是为了重温当初打动自己的那些情节。或者说,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一定是有它的原因,但是这本书,不做太多评价了。我觉得读一遍就好了。
就是小小地总结,十七岁对爱情还是比较憧憬的自己那时对这本书爱的不得了。但是经历了很多事之后二十三岁的自己再看这本书,只能道当时是寻常[捂脸]
知道这本书评价呈两极分化,大家不喜勿喷,我们可以好好交流吖。[胜利]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