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菊与刀》读后感_1400字

(2019-08-19 02:42:17) 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1400字

菊花代表皇权、谦和、隐逸,而刀象征着日本的武士刀精神,代表武力、好斗,而这矛盾的二者恰恰代表了日本人的性格,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令日本成为了一个令所有学者都费解的民族。

《菊与刀》的作者是本尼迪克特,一位美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1944年,二战临近结束,本尼迪克特接受美国战时情报局委托,研究日本,便于为美国制定对敌对国日本的政策和判断对日本的整个局势的发展。她认为,美国人,特别是军人在当时必须了解日本人的思维和情感的习惯,以及这些习惯所形成的模式。还必须弄清这些行动、意志背后的制约力,必须把美国人采取行动的那些前提暂且抛在一边。弄清楚日本人会怎样做,美国人应该要怎样做。

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意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一个日本人将如何醉心于栽培菊花,就会如何竭尽全力解释说明这个民族崇尚刀剑和武士的无上荣誉。这是当时本尼迪克特对日本人的评价,她利用自己受到的专业知识教育,把战时生活或拘禁在美国的日本战俘作为研究原形,阅读大量关于日本的文献和日本文学和电影,最终做出了日本将会投降的结论。据事实我们可以知道,她的结论是正确的。

“菊花与刀剑”的矛盾,并不像平时被人所理解的“日本人对内部很和谐,而对外部十分残酷”这种矛盾这么简单。但这也不难解释,在我看来,菊花就好比日本人心中的精神力量的来源,是美好的;而刀剑就好比奉行这种精神或原则的方式,很难突破。

没错,日本人在当时十分重视精神,他们相信精神终将战胜物质:“以吾等之训练对抗帝君数量上之优势,以吾等之血肉对抗敌军之钢铁。”他们的心中有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物质是会被磨灭的,而心中的信念才是永恒存在的。那些驾驶着小型飞机机以自杀的方式进攻的“神风敢死队”就是最好的例子。

天皇是日本人心中神一般的存在,不同于德国,日本人即使战败也不会让天皇承担一点责任。天皇可以说是那时日本人心中的精神源泉,就算只剩一杆竹枪,天皇一声令下,他们便会竭力挥舞最后的武器,战斗至死;同样的,只要天皇敕令一下,日本人也会老老实实放下手中的武器,承认失败。这就是当时的“菊”,对天皇的信任在日本可以说是一种准宗教。

这一切的起源就在于日本这个民族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不难理解天皇即是等级最高者。他们的这一思想流动在生活中,以至于日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把“各得其所”作为最高准则——即等级制。这也就是当初他们为什么要来“帮助自己落后的兄弟之邦——中国”的原因。日本对中国,既感到难以偿还,又在近代中国的沉沦中感到羞辱——日本文化来源于中国,自身国力增强了,给予自己恩惠的国家却没落了。各得其所的固化思想和羞辱的心理是发动战争的原因,也就是那时的“刀”。

最后天皇下令,无条件投降。不仅因为人力物力匮乏,而且在精神上被美国人击垮了。

今天同样有钓鱼岛的纠纷,“日本鬼子”已经不复存在,然而一些日本人特有的性质还在。日本的书店里一点也不缺少对中国的研究,而我们呢,碰到有关他们的东西就觉得“脏”吗?

我希望中国人能理性地看清真相,真正能让他们屈服的不是刀光剑影,而是打败对手的心灵,就像当年美国如何让日本投降一样,击溃对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