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_1000字
(2019-09-13 15:29:33) 读后感 -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1000字
第一次听到彼得·蒂尔的名字是在娱乐新闻,然后意外了解了他开挂一样的人生,天才是让人仰望的。
第一章里讲到垂直创新和水平创新的区别。作为一名90后,因为文科背景的经历,比较关心社会新闻,对此颇有感触。
中国39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水平创新的历史。当欧美和日本人完成“从0到1”的垂直创新后,中国利用人口红利完成了“从1到N”的接力,不断的复制改良欧洲、日本、美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经验,当然存在很多的粗暴的“拿来主义”现象,也酿成了一些不好的后果。但30多年以来,我们把这一接力棒发挥得淋漓尽致,即使在周期性的世界经济危机年份,中国每年的GDP平均增速超过两位数,不仅让10多亿中国人吃饱了饭,7亿多人成功脱贫,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然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人口路易斯拐点的到来,中国这趟高速发展的列车在行驶了30年后,速度变慢了,问题变多了……
还记得小时候,村里很多人辍学到东莞打工,和爷爷看新闻时经常听到“世界工厂”这个词。然到了高中时,从课本到各种媒体媒介,都在说产业升级,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这就是中国在追求国民经济增长模式由0到1的转变。记得08年金融危机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汪洋在接受国内外媒体群访时说清m,“跑步的姿势久了也会变得疲惫,广东要学会换个姿势跑步,实现弯道超车,全身要实现腾笼换鸟,用创新的理念完成产业升级。”2016年到深圳后,这里临近东莞,这里依然有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但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都已经从深圳逃离了。
“腾笼”的过程是痛苦的,“换鸟”意味着创新,意味着要结束1到N的简单重复,要努力尝试从0到1。从世界工厂到创新工厂,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任重道远。
在激荡三十年那本书里,吴晓波说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不乏企业,但缺少伟大的企业。书中有一章谈到创业公司的帮派文化,提到要寻找理想气质相近的人建立团队,并且不论你是什么岗位,都需要有销售的思维,让创新成为组织习惯,才能成为百年名企。
彼得·蒂尔说一个企业如果可以改变社会的理念,就是伟大企业。苹果做到了。苹果已经不只是手机,影响的范围早已超出了其所在行业,它创造了令全球企业膜拜的社会思维。
垄断企业意味着在某个市场掌握主导,中国需要从0到1的垂直创新,让民族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在更多的领域或行业一枝独秀,掌握话语权。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