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徽因传》读后感_1000字
(2019-08-14 22:33:23) 读后感 -
《林徽因传》读后感1000字
她写了人间四月天,亦在人间四月悄然离去…我在四月里读完她的一生,本已春花烂漫的四月,恰逢寒流袭过,春寒料峭起来。
她的51个年华一直灿烂。她参与了中国国徽的设计,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还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然而,多年求学和游学的经历,十几年建筑研究和实地考察的积累,加上她的天生禀赋,如果不是病魔缠身,不是时代的局限,她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惊喜与意外,给艺术界、建筑界做出更大的贡献。厚积薄发是治学之本,于她,却遗憾。
此时再提她与三个男人之间的感情,说什么“让徐志摩倾慕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一生,让金岳霖牵挂一生”这样旖旎的话题,配不上可敬的林先生。
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做学问上的严谨、认真、吃苦、耐劳,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在他们最好的年华里,风餐露宿,穷乡僻壤,甚至没了交通靠走,吃不饱,穿不暖,肮脏的小店里到处是跳蚤……用了15年时间走遍中国的15个省,二百多个县,二千余处古建筑,努力梳理出了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发展体系,最终形成了我国文物保护名录,重点文物名录等,最大程度地在战争期保全了珍贵的文物建筑,开创了中国建筑学之先河……其二人的贡献,难以估量。
我没有动人的文字描述她,摘其他人对他的评价,请大家略品一二。
作者张清平这样描述二人:“如果思成和徽因终生痴迷的中国古建筑来比喻他俩的组合,那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那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镂空的门窗和美丽的阑额。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厚重给人以负荷使命的承担,轻灵给人以飘逸变化的美感;厚重的意蕴展示了深沉恢弘、高贵纯正的境界,轻灵的律动表达了超脱束缚、飞升向上的愿望。仅靠轻灵不能承载永恒的价值,惟有厚重同样不能展示艺术的风姿。”
时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的傅斯年对林徽因的评价是:今之女学士,才学至少在谢冰心辈之上。
儿子梁从诫说:“在现代中的文化界里,母亲也许能够算得上一位多少带有一些‘文艺复兴色彩’的人,即把多方面的知识与才能——文艺的和科学的、人文学科和工程技术、东方的和西方的、古代的和现代的——汇集于一身,并且不限于通常人们所说的‘修养’,而是在许多领域都能到达一般专业者难以企及的高度……」。
最后,还是引用一句诗来形容: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这就是她,善良,美丽,激情,灵性,理智,冷静集一身,却都到了一个很难企及的高度的传奇。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