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_1100字
(2019-09-21 03:04:22) 读后感 -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1100字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中年接近老年的女人与她成年的儿子之间的35封书信,其中也穿插了不少读者的来信及他们对此的回信,主要是龙应台和安德烈两母子以书信的交流方式,试图接触、了解彼此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两人在信中除了交谈家事外,还就价值观念、文化品味、东西方文化差异、政治时事、城市文化等等交流了各自看法,读来耐人寻味。
书中的一个个问题,敲打着我的心灵,或许我从未想过如此复杂的国家、信念、家人之间的那层不明的关系,作者却看透了这一层关系。用龙应台在书中的一句话叫:我是一个难民的女儿,是一个灵魂的漂泊者,那也许是文学的美好境界,却是生活的痛楚。
看完书后,我陷入了沉思。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渐渐学会把所有的话都藏在心里,而父母却恳切地希望与我们打开心扉地交流。我们却把自己关进手机,给父母呈现出一副漠然。龙应台写下这些真挚的文字,想要掏心掏肺地让孩子明白她的真心,她想要得到孩子的倾诉交流,她的每一行字都充斥着化不开的愁与爱。想到自己,我感到一阵酸楚。
同时,从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像大多数父母和自己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一样,龙应台和安德烈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代沟和阻隔,而横在他们之间的这堵无形的墙主要是由于价值观念和年龄的差异造成的,安德烈代言的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少年,而龙应台则代表着五十岁上下的父母辈,两代人之间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品味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甚至冲突。不过,可贵的是,龙应台和安德烈并没有让他们之间的代沟越拓越宽,而是以书信的方式坦诚交流,相互了解和包容,龙应台由此进入了一个二十岁少年内心的情感世界,而安德烈也第一次真正认识了自己的母亲。其实,就像龙应台和安德烈之间的故事一样,父母和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或多或少会有代沟、阻隔甚至情感冲突,但两代人之间其实完全可以像朋友一样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一谈,坦诚交流,互相了解包容。父母辈不要总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孩子身上,代替孩子去看世界评社会,孩子们也不应把自己内心的小宇宙隐藏起来,不要总以为自己的世界与父辈们格格不入。
龙应台用她优美具有色彩的语言向我描述了父母的无奈与辛酸,以及对孩子的敦敦教导与不易:“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我们心里明白,我们所有的一切,都决定着我们的未来。这本书像是能够把我们的心放在漏斗上面过滤了一遍,让你能清晰地看到你的现在,用一种平静的文字淡淡的描述着母亲与孩子的心灵之旅,却在我心中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