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京一年》读后感_800字
(2019-09-15 10:32:08) 读后感 -
《东京一年》读后感800字
我很喜欢这本书。
看书的时机很重要。几年前看她的书,囫囵吞枣,完全没觉得好。看这本时,她准备好了,我的兴趣、视野、心态也略微做了准备,所以看出几分“正中下怀”了。
这本书描写的是作者在东京一年的生活,有对文学、艺术的鉴赏,以及对社会人文的深度思考。对于我来说,它更像一个艺术的引子,像文学的推介。我顺着藤干,一点点摸到文艺的裙裾。
印象中最喜欢的是她去濑户内海艺术祭。地中美术馆“如同中世纪僧侣低头快行”,护王神社“犹如方正而晶莹的海”的细长隧道,我被诱着在想象中走了一趟。后来去搜索时,才看到事实上的美术馆、神社,以及别人的失望。而我却像在一点点印证当时的想象,是颇为有趣的二次体验。
除了这方面,我还喜欢这本书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作者没有知识分子的那种倨傲,或者至少她在写作中尽力避免知识分子的高傲腔调,这让我觉得舒适,这种舒适感也使我更加愿意去理解、感受、相信她所写的内容。
文后附一个短篇小说,不能算好。但是让我想起日剧《四重奏》里真纪的婚姻。女人对爱情的自愿或许是牺牲理想成就家庭,而男人对此的回应很可能是不领情,“你怎么变成了这样寻常的人。”
---
对蒋方舟的标签似乎难以逃开【才女】,但我不想这样不准确地称呼她。
时至今日,对“才女”的戏谑早已不言而明,重点在“女”--漂亮,至少不丑,一点点不用太多的“才”,最好有些桃色绯闻,就满足了社会对“才女”的全部期待。
我觉得蒋方舟更像一个极具 独立意识 的年轻作家。
她在文中曾经写过:
“在所有省事省力的人生选择里,结婚似乎是最不坏的那个。因为结婚是一件只需要维系而没有目标的事情。少女时期的我,天真地以为结婚能够把我从必须进步,一步步实现目标的焦虑中解脱出来。”
直到她有机会踏进婚姻,她才意识到自己对婚姻的向往不过是叶公好龙:
“——我还是一个如此功利和虚荣的人,畏惧平稳生活带来的安逸,只能从进步里获得对自己的认可,感知到自己在活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