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读后感_1200字

(2019-08-26 00:27:44) 读后感

《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读后感1200字

文不太对题 巧尚可学习
1. “情商”?

首先,看到“情商”两个字很多人就已经炸了。确实用的不好,扣了个大帽子,帽子还戴歪了。


不过想想还挺有意思的。


Emotion Quotient情绪商数这个概念呢 提出来很早。在1990年由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家约翰·梅耶(新罕布什尔大学)和彼得·萨洛维(耶鲁大学)提出。


当时不声不响的也没引起谁注意。 


但是1995年,由时任《纽约时报》的科学记者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 才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情商一词从此名声大噪,丹尼尔也因此被称为“情商之父”。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自提出概念后的五年内是这本书火了呢? 是什么抓住了人们的眼球 让情商最终成为了一个大热但商业化抢过专业性的词汇呢?


它的题目 是不是很会说话?


会说话 是不是很有用?



2. 都是套路 不够真诚?

套路和真诚是否冲突呢… 我觉得并不。 与其说套路阻碍了真诚 我倒觉得 套路是一个更好表达真诚的途径。 如果阻碍 那可能是套路运用得不够好 那是套路的问题么?


真心就没套路 有套路就不真心 这不是可以划等号的关系吧。


即便是大家都很喜欢的“情商”一词,也并不排斥这种呢。


在约翰·梅耶与彼得·萨洛维的表述中,情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是这样的:


1.准确地识别、评价和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2.适应性地调节和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3.适应性地利用情绪信息,以便有计划地、创造性地激励行为


是不是和作者里站在对方的位置揣摩对方想要的东西,利用这些信息,有计划地去达成目的行为 是差不多的呢?


丹尼尔书里情商的五个方面里,也有相关的表述:

4. 识别他人的情绪: 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


5. 处理人际关系,调控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


书中很多技巧是为了让对方更有可能 更心甘情愿地接受自己想要对方去做的行为,比如督促对方运动,让对方帮忙洗碗,想约对方出来吃饭等。 这些想法对对方无害也无想利用他人的心思, 运用这些技巧的前提则是揣摩对方的需求和情绪,从而却让这些事更容易达成,让对方心里更好受。 这样不好么?


还有很多商家的策略,为了让产品更好卖,或者让服务更贴心。 这从商家的角度看没有任何问题。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是以为自己在自主选择,其实潜意识已经受到了影响,从而影响了决策。 但是,商家丝毫没有逾矩,甚至很多时候顾客开心地买了单。 只要所推的商品没有质量问题便可,东西,你总是要买的不是? 当然, 综合来看,仍旧是买的没有卖的精啦。



技巧很多很多。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自然不能照搬过来,也不能所有都拿来用。 但是把握方法,本土化后能熟练运用一定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容易,身边的人也更开心吧。


就像案例里老师回复学生 让学生感到终于被认可那样

“我哭了…这样就够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