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读后感_1000字

(2019-09-12 23:26:43) 读后感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读后感1000字

枪炮、病菌与钢铁(25)
700万年前,非洲猿的一支开始蹒跚着与自己的老祖先分道扬镳。直到10,000多年前,人类才终于在主要的大陆上都基本安下村社的家园。万年的征程悠悠而过,人口和文化几度迁移,潮起潮落。这样情节跌宕的历史长篇,戴蒙德给出了精辟有趣的简洁诠释。
从农业大革命开始,植物驯化在新月沃地、中国和美洲独立发源,哺乳动物驯化在欧亚大陆出现,文字、部落、国家也在这些发源地走上舞台,进而在同纬度横向大陆内开始迅速蔓延。随着人口的继续增加,殖民大潮拉开了帷幕。看,在远古中国,华北汉藏语人种逐步取代了说着苗瑶、南岛语的华南人种,而华南语族则南下迁去席卷东南亚,继而一支继续向东全速前进,走入过去没有人迹的太平洋岛屿,一支向西进一步挺进非洲东部的马达加斯加岛。远古朝鲜人也登上了日本岛,将土著人种慢慢逼迫到北海道的角落。然而朝鲜人和日本人却深陷积怨,都并不想接受自己是血脉相连的民族的事实。再看非洲,撒哈拉沙漠将非洲南北一带相隔,连雨季都分列夏冬。沙漠的北面分布着与欧洲近邻相似的白人,沙漠的南边,来自于赤道以北的班固人则逐渐向南扩张,淹没了赤道以南的那些我并不记的住很长音译名字的狩猎采集部落人种。其他地方也发生着或大或小的类似演化。但一切都在15世纪发生了激烈的殖民碰撞。人类权力西移,新月沃地、中国最先孕育文明,但欧洲人却最终成功大面积、地毯式占领美洲、澳大利亚、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太平洋诸岛等等土地。他们的殖民企图却在其他发源地和新大陆的新几内亚折戟,验证了并无能够永远战胜一切的称霸力量,也算一丝安慰。
对这一切,戴蒙德的诠释很简单。一次又一次,都是一样的故事在不断的重复上演。种族依赖的,只是禀赋资源的自然环境不动产差异……掌握发展农业种植先决条件并有利于传播技术的族群,所向披靡。成功的原因是一样的,失败的原因也并无二异。新月沃地为何没落?因为其在脆弱生态中已陷入沙漠。中国为何不掌殖民大权?因为华夏大地的四通八达带来长期统一,决策的集中增加了失败的可能性,填平了多样性尝试的试错土壤。曲折的海岸线里,分裂的欧洲迎来了权力的西移,却陶醉于成功者的喜悦,而不是机缘巧合的庆幸。可是新月沃地既然可以没落,琢磨不透的警钟也许就在那里。
渺小个人,沧海一粟,大潮中,度势。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