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静的顿河(全集)》读后感_1300字
(2019-08-12 19:34:49) 读后感 -
《静静的顿河(全集)》读后感1300字
曾经阅读《欧洲文学史》,只是粗略地了解《静静的顿河》的内容,但一直没敢看原著,主要是因为它太长,其次是因为人名、地名太长,一个人有几个称呼(有时是名,有时是姓,有时是爱称)难记易混淆,所以一直胆怯,不敢轻易打开它。这个年假刚刚开始,我就一头扎进这部书里,竟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十天时间,终于读完了这部宏篇巨著。因为是初读,读得快了些,内容又是如此浩繁,所以只能说说自己的一点粗浅印象,算是给这次阅读画上一个句号,也作为一个推介,奉献给我亲爱的书友。
这部书八卷,共232章,140多万字。以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为背景,描写了顿河两岸的哥萨克人民,在残酷的战争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这部史诗般的巨著,气势恢宏,大气磅礴,荡气回肠,读来让人感慨万端。
首先,我非常喜欢作者对顿河及顿河两岸自然风光的描写。古老的顿河奔腾不息,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充满生机。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四季轮回,血雨腥风,一幅幅画面,活生生地展现在面前。让我时而如闲庭信步,时而神经紧绷,时而似金戈铁马,不由得感叹作者的神来之笔。真是妙笔生花,笔笔精彩,令我不时拍案叫绝!顿河,像父亲一样刚强坚毅,他历练出哥萨克人粗犷豪爽、热情奔放的性格;顿河,又像母亲一样慈爱安详,默默地哺育她的儿女,用她博大的胸怀接纳儿女的不完美,抚平战争的创伤。
其次,它犹如《清明上河图》一般宏伟,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展现丰富的战争和生活场景。格里高力的英武勇猛不失侠骨柔肠,阿克西妮亚的自私且勇敢,娜塔莉亚的善良又软弱……人物个性鲜明,无不表现出自然的人性之美和人情之美。作者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写,衬托出哥萨克人粗野、豪放的性格和敢于牺牲的精神;通过对生活场景的描摹,反映了小市民的勤劳、机智、狡诈和下流……透过一幅幅画面,我看得见,男人们的血在汩汩的流淌;我听得见,女人们的心在痛苦的呻吟。战争是生命的毁灭者,它使多少年轻的生命瞬间消失,让多少男人变成残疾,让多少女人成为寡妇。但是,战争没有击垮他们,历经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幸存者依然热爱生活:养马喂牛,春耕秋收,男婚女嫁,生儿育女。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一息尚存,生活继续!正是这些无数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和真真切切的细节,组成了这样巨幅画卷,让我边浏览边感叹,感叹之余,爱不释手!
再次,作者始终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战争场景,描写人物,反映人情风俗。是对的还是错的,是美的还是丑的,是真理还是谬误,作者似乎从不发议论、贴标签,也不粉饰太平。即使作者属于某国某党,甚至信仰某个主义,但他并没有站在狭隘的立场上去做时代的传声筒或为某种政治服务。也正是因为客观,所以才异常大气;正是因为大气,才能跨越国度。斯大林读了它,给予肯定;高尔基读了它,给予赞扬;我读了它,毫不犹豫地给了它五星……这样天才的作家,创作如此恢宏大气的作品,授予他诺奖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实至名归!
静静的顿河,源远流长,哺育了哥萨克;《静静的顿河》,跨越历史长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热爱它的文人墨客。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在肖洛霍夫手里得到了最好的运用。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