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纱》读后感_1600字
(2019-09-14 00:27:00) 读后感 -
《面纱》读后感1600字
毛姆描写人性总是深刻又不露痕迹。
父母的个性很大程度决定了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基础的价值观,所以这样的凯蒂是爱慕虚荣的,是俏皮活泼的,母亲让她活跃于各个舞会之间,她游刃有余,享受众人捧星般的虚荣感,却又不着急择一良婿,纵然不是那么完美的容颜,众人的追寻依旧让她忘乎所以,直到妹妹多丽丝的出嫁,让她开始着急,开始惊慌,仓促间接受了瓦尔特的求婚,仅仅因为她觉得瓦尔特是爱她的,而且这种爱似乎和别人有所不同,而她也着急于脱离家庭,中国也令她向往。故事的开篇便让我们看到了大多数人关于婚姻的选择,这个人可能未必是我们所真正追求,但是迫于家庭的压力,迫于年龄的压力,迫于社会观念的压力,又何尝不早早结婚,草草了事,因为年龄到了。
当凯蒂与唐生相逢,与之悄悄相见,当凯蒂深陷其中,坚定的认为唐生与她绝对是真爱,他们愿意为他们的爱情付出一切,无论是唐生还是她,然而,当瓦尔特逼她在去湄公谭和让唐生离婚之后立即娶她时,当她强自镇定,找唐生的时候,唐生告诉她:没办法与多萝丝离婚,更没办法娶她。唐生所想的,只是尽可能减轻对他仕途的影响,只是牺牲她。此时凯特才认清了事实吧。这是事实。无可争辩的事实,每一个出轨的女人,都坚信自己的情人会愿意离婚,放弃掉家里的黄脸婆,但是每一个偷情的男人,都未曾想过离婚,纵然他可能真的不爱家里的妻子,但是,成年人眼里不仅仅有爱情,更多的是权衡,更多的是利益,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深陷自以为的爱情中的女子,向来不可能认清这个事实。
此处值得一提的是,当瓦尔特逼凯特做出选择的时候,给凯特的选择之一是:和他离婚,同时让唐生也立刻离婚,且离婚一个周之内迎娶凯特。瓦尔特是机敏的,他知道唐生是不可能离婚的,他给出这样的选择是笃定了唐生不会娶凯蒂,同时我也想认为,纵然凯特背叛了他,他也不愿意让凯特孤独一人,他让凯蒂陪他去湄公谭,或许是惩罚,或许是想同归于尽,但我仍然愿意相信瓦尔特是仁善的。
在湄公谭的经历,对凯特或许是种救赎,让她开始真正的踏足生活,让她直面生死,人性等等。然而她的怀孕,或许成了压死瓦尔特的最后一根稻草,正当我欢喜的以为,也许他们的婚姻关系得以缓和之时,凯蒂被查出怀孕,而这个孩子,显然不是瓦尔特的,当然她可以告诉瓦尔特孩子是他们的,可是,内心让凯特选择了坦白,她刚得到救赎的内心,不允许她再次欺骗。但是瓦尔特这样的人,他是爱着凯蒂的,他不会伤害她的,纵然也不会伤害这个孩子,我甚至愿意相信,如果这个孩子平安出生,他会善待他。但是瓦尔特死了,我纵然预感到他们夫妻二人不可能完全归还,但我一直揣测凯蒂会离去,但在剧情高潮之时,瓦尔特走了,走的那么匆忙,那么突兀,我无法确定最后他是否放过了自己,原谅了凯特,最后一句:死的却是狗。让我似懂,又似乎不懂。
当凯特回到香港,接待她的竟是多萝丝,这个女人,全然不是唐生口中那平凡枯燥的女子,她睿智,她善良,她出众,又一次让凯特直面了她自己的自以为是。当她决意报复唐生,却又再一次忍不住和唐生苟且试,我感叹她的可悲,但又如此真实,这样的一幕,也许时常发生于我们真实的世界,这世间可能一直上演着这样的凯特,当然不仅限于女性。
直至书本的最后,作者一如既往的认真,面对凯特母亲的离世,父亲长叹的一口气,暴露了几十年婚姻枷锁对其的束缚与辛苦,当父亲想要孤身任职为自己而活时,看到凯特的眼睛,又不得不肩负起所谓责任的纠结。所谓婚姻,白头偕老,未必是怡然自得,所谓责任,谁人不愿活出自己的人生。太过于真实而深刻。
最后的最后,凯特终于成长,得以救赎,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她希望孩子是个女儿,希望她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不仅仅是依附于所嫁之人的人。
一本书,带你我揭开婚姻与人性中的层层面纱,愿你我都可领会。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