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_1300字
(2019-08-27 05:33:30) 读后感 -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300字
谈谈读后感。
一是书名《自卑与超越》。书原名《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直译过来是《生活对你的意义》。或许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有或曾经有过自卑,以及出于对“如何超越自卑”这个命题的好奇,所以这个中文译名很容易激起人的阅读欲望。但很可惜,就内容而言,《生活对你的意义》更符合本书的主题。关于“自卑”“超越”这两点,本书论述地却不够充分。
二是本书简介或作者评价。各个翻译版本都会提到阿德勒与佛洛依德的决裂以及个体心理学对精神分析学的继承(批判)并发扬,然后再提到这本书正是个体心理学的经典著作。(在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图书出版商,满满的套路感啊)。我读了佛洛依德与阿德勒的著作,相比之下,我觉得佛洛依德的理论更具有系统性、开创性及想象力。阿德勒的书则通俗接地气,更像是跟你闲聊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读物。这不能说是对精神分析学的继承和发扬,或者更准确的说,这两本书本来针对的就是不同的人群,讲的是不同的东西。
三是内容。阿德勒从一个他认为的事实出发,推导出他认为生活比较重要的三个意义。
人类生活在“意义”之中,每个人为自己构建的“生活意义”各不相同。但是,思考生活的意义,不能忽略三个基本事实:
(1)人类生活在资源贫瘠、物少人多、竞争激烈的地球上;
(2)个人很脆弱,受到种种限制,在多数情况下无法单独地完成自己的目标。假如一个人孤零零地活着,并且想只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应付一切问题,他只能面对失败和灭亡;
(3)人类有两种性别,个体和人类集体生命的存续都必须依赖于这一事实。由于这一事实的存在,人类社会才产生了爱情和婚姻这两种联系。
由上述三个基本事实进行延伸思考,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人类在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可归为三个类别:职业、社会合作、亲密关系。
在那个年代(1932年),从个体出发,描述人活着的意义与使命、心灵与肉体的关系、自卑感与优越感、记忆力与梦对人的影响、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青春期正确引导的重要性、以及犯罪与预防、职业与工作、同伴、爱情与婚姻等等内容,并把这些东西杂糅在一起谈合作与奉献,这或许是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具备开创性的一面。
不过由于时代或者个人视角的限制,阿德勒在书中所列举的大量案例、常识在现在看来很有局限性,甚至是错误的。论证其观点的过程,也很不严谨,经常有种东拉西扯的嫌疑。最后,其假设的三个生活意义,在如今也遇到挑战:如何理解家庭主妇(男)的生活意义;社会合作参与度低的人,甚至是遁世之人,ta没有生活意义吗;同性恋、双性恋、三不主义者不爱不婚不生主义等等人呢,没有意义吗。 甚至于“意义”本身,都值得讨论。对于存在主义来说,“存在纯属偶然,人生全无意义”是其展开学说的一种基本预设,而这恰好与阿德勒的学说相悖而行。
或许,阿德勒的学说本就适合于“那些试图给人生和社会寻找意义的人们”吧,就像如今朋友圈里的各种鸡汤文情绪文。读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一时共鸣,感同身受。可是,读完了也就完了,并没有什么思考和改变。
当然,书有百种,人各有好。
就酱。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