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乡土中国》读后感_1400字

(2019-08-13 15:12:20) 读后感

《乡土中国》读后感1400字

第一次接触社会学的书籍,原来对当下社会上的一些行为早就有理论上的解释,分享:—文化和传统是社会共同的经验的累积。—私的毛病在中国实在是比愚和病更普遍得多。—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全体。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杀个人,只能在个人们所愿意交出的一分权利上控制个人。这些观念必须先假定了团体的存在。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 —人对人得互相尊重权利,团体对个人也必须保障这些个人的权利,防止团体代理人滥用权力,于是发生了宪法—社会范围是从己推出去的,而推的过程里有着各种路线,最基本的是亲属:亲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向另一路线推是朋友,相配的是忠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孔子曾总结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不但在我们传统道德系统中没有一个像基督教里那种爱的观念——不分差序的兼爱;而且我们也很不容易找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在西洋团体格局的社会中,公务,履行义务,是一个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而这在中国传统中是没有的。--中国人在感情上,尤其是在两性间的矜持和保留,不肯像西洋人一般的在表面上流露,也是在这种社会圜局中养成的性格--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这和友谊不同,友谊是可以停止在某种程度上的了解,恋爱却是不停止的,是追求。--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文化和政治的区别就在这里:凡是被社会不成问题地加以接受的规范,是文化性的;当一个社会还没有共同接受一套规范,各种意见纷呈,求取临时解决办法的活动是政治。文化的基础必须是同意的,但文化对于社会的新分子是强制的,是一种教化过程。 --我们的籍贯是取自我们的父亲的,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那是血缘,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 --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1884—1942),英国著名社会人类学家,功能主义学派的开创者之一。马林诺夫斯基对人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首先他倡导以客观的民族志来记录田野调查的成果,并且亲身践行进行了长期的田野调查,写成了《西太平洋岛上的航海者》。其次,他还提出了文化功能论,在他看来,文化,包括物质器具和社会思想,只有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前提下,才能留存和传播,一旦失去这种功能,就会消失,这一文化理论为人类学的研究开启了新的研究方向。--所以我用了Freud所说的三层结构来说明人的心理构成:一是id(生物性的冲动),二是ego(自己),三是super-ego(超己)。id就是兽性,ego是个两面派,即一面要克己复礼地做个社会所能接受的人,一面又是满身难受地想越狱当逃犯。super-ego就是顶在头上,不得不服从的社会规定的身份。—社会和个人是相互配合的永远不能分离的实体。这种把人和社会结成一个辩证的统一体的看法也许正是潘光旦先生所说的新人文思想。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